索县概况
-
索县是西部有少数较开阔的气候区。空气稀薄,雨雪较多,日温差较大,冬春多大风。年无霜期仅4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477.2小时,年降水量572.9毫米。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大风、暴雨、雪灾、冰雹、霜灾等。索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铅、煤、硫磺、石膏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獐子、鹿、豹、狗熊、猴、岩羊、黄羊、水獭及多种鸟类、虫草、贝母、知母、黄连、雪莲花、茯苓、党参等。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下,索县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教育投资逐年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师资队伍逐年壮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今天的索县,已经成为全区有名、地区知名的教育强县之一。2004年,索县率先在全地区实现“普六”目标,全县以实现“普六”为契机,举全县之力,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攻坚精神,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迎难而上,于2006年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2007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至此,全县的“两基”达标工作顺利完成。现在,索县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为100%,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8%,初中为90.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6.9%,青壮年人口的非文盲率为99.4%。
2009年上半年,那曲地区索县积极组织电影队、县民间艺术团深入到农牧区开展送文化、送电影到乡入村演出放映等文化下乡活动,不断满足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索县以实施好“2131”电影放映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扩大电影放映覆盖面,力求实现每村一个月一场电影的目标,不断推进农牧区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全县10个乡镇132个行政村中电影放映达1029场次,农牧民观众人数达7万余人次。在隆重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和“五一”期间,结合索县文化特点,深入挖掘具有索县特色、符合农牧民生产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先后组织县民间艺术团编排文艺节目5套,在全县10个乡镇义务演出20多场次。积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兼顾,在全县各乡镇中认真开展“牧家书屋”建设活动。目前,已投入资金8万多元,落实2008年建成的8个牧家书屋配套设施;2009年第二批11个和2010年第三批11个行政村的牧家书屋建设项目正在审报过程之中。
索县经济以牧业为主,兼有农业。农作物主要品种有青稞、春小麦、豌豆、油菜、 元根和马铃薯、萝卜、莲花白等。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绵羊、山羊等。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主要生产毯瑰、卡垫及民族服装和民族手工艺品以及制陶加工。现有一农木材加工厂,制作牛皮鞍子、挤奶桶、酥油桶和简单的家具。索县从增加农牧民收入出发,加大了农牧业实用科技的推广力度。青稞良种推广、黄牛改良、犏牛改良等农牧业科技让广大群众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科技给这个藏北小县带来了农牧业发展的希望。1984年以来索县就开始实施黄牛改良项目,近几年索县又购买种牛、冻精等对犏牛进行改良。在县里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下,广大农牧民发现经过改良的黄牛产奶量大大提高,过去一天产奶量只有11公斤多,现在一天的产奶量达到3.5公斤以上,而经过改良后的犏牛体格更大,更加耐用,产奶量也大大提高。群众对这一农牧技术非常欢迎,现在索县的黄牛改良数目已达到3300多头。
索县位于西藏东北部、那曲地区东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索曲流域位于南羌塘陆块东部,由发源于唐古拉山南坡的本曲、索曲、连曲和益曲等四流组游面积最大的汇水区域。曲,位江左岸,发源于白雄以北的唐古拉山南麓,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本曲、巴青曲、益曲、库而色等。在比如县以东20余km处汇入怒江。索曲流域面积1.32万平方千米。
近年来,索县借“两基”攻坚的东风,坚持“以攻促建、以攻促改、以攻促管、攻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小学升内地西藏班考试和初升高考试中,索县升学人数稳居地区前列。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余年的努力,到目前,索县拥有小学12所、教学点17个、中学1所、幼儿园1所、孤儿院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在校生人数已经由1978年的100名增长到今天的7072名,正式教职工中专任教师282人,其中中学90人,小学192人,全县共有代课教师17人。多年来,国家对索县完小投入逐年增大,如今学校的建筑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从1200多名学生中今年已有160名毕业,其中1030多名学生在享受着国家的“三包”政策,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有规划、有纪律、有教学质量的地区强校之一。
索县,元朝时期称这一带为“索格”。明代称为“琐庄”。明末清初,又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1732年划归清政府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751年归由驻藏大臣直接管辖。1960年成立索县人民政府。元朝时期,形成索巴、军巴、荣布3个较大的部落,并于今巴青、丁青、聂荣、比如境内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史称三十九族。明朝中叶三十九族归附占居青海地区的土默特蒙古俺答汗部和喀尔喀都却图汗,明末清初,又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1732年清政府将三十九族地区划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西藏地方政府于1916年以索巴、军巴、荣布3个部落为基础,设置索宗,1960年成立索县。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