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概况
-
台儿庄区150 公里半径之内有徐州观音、连云港、济宁、临沂四个机场;有石臼、岚山、连云港三大港口;京福高速公路、206国道、潍(坊)徐(州)、枣(园)徐(州)公路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南有陇海铁路,西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北有临枣铁路、临枣高速公路。区域内已经形成了由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
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机勃勃。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建成区4平方公里,实现了“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五纵五横”道路框架,项目总量达到123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0个。全区形成了以煤炭、建材、化工、轻纺、酿造、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布局合理,具有一定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产品600多种。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流通、服务、深加工、外向型、科技型等 7 类民营经济群体。对外经贸异常活跃。全区出口商品发展到 16 类近 60 个品种,产品销往世界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规划兴建了以“台湾工业园”为主的工业经济园区,台湾商业街、欧式商贸街和台儿庄批发城等已形成规模优势,辐射周边3省8个地市。
台儿庄农业实现了产业化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等,是无公害蔬菜基地,也是畜牧业和干鲜果品基地。200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区初步形成了桑蚕、林果、瓜菜、“三水”农业、食用菌、畜牧六大主导产业,有8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质量认证,培植了玉米淀粉、畜产品加工和稻米、果品加工等龙头企业。
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4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54.95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21.87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3.0%、62.2%和24.8%。全区人均GDP达到29258元,增长10.9%。全年粮食总产量28.91万吨,比上年增长5.3%,其中,夏粮产量15.88万吨,增长10.8%;秋粮产量13.03万吨,下降0.8%。油料总产量1538吨,下降0.6%;水果总产量1.33万吨,增长25.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3.85亿元,增长14.6%,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6.94亿元,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18亿元,分别增长18.8%和-32.1%。全年完成全社会投资41.63亿元,同比增长26.8%。
台儿庄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36种,主要有煤炭、石膏、石灰石、石英石等。其中煤炭储量8000万吨、石灰石6亿吨、石膏地质储量5200万吨。现已形成800万吨旋窑水泥、2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成为鲁南地区重要的建材、能源基地。
“台儿庄”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一曰以姓氏命名。因始居者为邰、花两大家族,故称“邰花庄”,渐演变为“台家庄”、“台庄”。二曰以地理实体命名。依据有二:其一,《明史·河渠志》云:“台家庄……诸处皆山岗高阜”,言此地居高。其二,古台儿庄四周天然水道纵横交错,地势低洼。每逢汛期,诸水汇集,一片汪洋,唯有台庄可免水患。鉴此,先人筑台避水而居,以台地名村,亦属顺理成章。城内至今尚有“凤凰台”、“朱台”、“金台”旧址。至于为何称“台儿庄”,据传属“台庄”简称的儿化韵所致。
台儿庄区地处要津,交通便利。台儿庄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江苏北屏障,战略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名城,被中外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京福高速公路、206国道、104国道和即将修建的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附近有徐州观音、临沂、济宁、连云港4个机场及石臼、岚山、连云港3个海港。“黄金水道”京杭运河横贯全境42公里,常年通航2000吨级船舶,水上运输直达扬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区。
台儿庄工业经济门类齐全。构建了以煤炭、建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电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优化的工业体系。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流通、服务、深加工、外向型、科技型等7类民营经济群体。对外经济贸易活跃,出口商品发展到16类近60个品种,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台儿庄区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全区形成了“三水”农业、桑蚕、食用菌、瓜菜、林果、畜牧六大主导产业,有涛沟桥大米、仙芝牌蘑菇、张庄蜜桃、邳庄河蟹、运河甲鱼、张家狗肉等20多个名优农产品。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