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寺概况
-
全旗现有各类学校47所,其中高中、职业中学和完全中学各1所,初中8所,小学36所,在校生18109人。有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有医疗卫生机构17个,病床181张。2005年,人口出生率为7.2‰、人口自然增长率2.2‰。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9006人,退休职工参保4241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6649人。
全旗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涉及水泥、砖瓦、酿酒、油脂、饲料、肉食品加工、供水、供电、牧业机械制造等行业。工业总体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缺少大企业支撑,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比较低。2005年,全旗实现工业增加值2.3亿元,仅占整个地区生产总值的17%。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除已开发的黄金、钨、萤石、石灰石等外,进一步探明待开发的金属矿有:银、铜、锡、镍、钴、铅、铀等;非金属矿类有硅石、钾长石、大理石、白云母、氟石、玛瑙、天青石、雕刻用玉石等。初步探测钨的储量为16000吨,硅石储量为200万吨,珍珠岩储量为9000万吨,萤石储量为15万吨,黄金储量437公斤。
全旗现有批发零售商业网点1360家,餐饮业215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亿元;草原特色旅游业开始起步,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2005年,全旗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公路客货运周转量5亿吨公里,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30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亿元,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960万元。
境内野生动物有:野兔、狼、野鸡、狐狸、獾子、狍子及近百种鸟类;野生植物有黄芪、防风、甘草、柴胡、蘑菇、知母、百合、地皮菜(发菜)、山韭菜、旱葱等。
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3亿元,其中一产4.91亿元,二产4.07亿元,三产4.25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7:31:32。财政收入完成682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46万元,财政支出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7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17元和2983元。
太仆寺旗地处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海拔1300米-1800米,属中温带亚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无霜期110天左右。 全旗现有耕地81.3万亩,其中水浇地17.6万亩。草场300万亩,其中农区194万亩、牧区106万亩。林地113万亩。地上水资源贫乏,没有可开发利用的河流;地下水净储量24亿立方米,年可开采8312万吨。矿产资源十分匮乏。
全旗辖16个农业乡、1个苏木、1个镇、159个村委会、19个嘎查、14个居委会。1995年底,人口为21.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3人。 太仆寺旗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清朝初期在这里设察哈尔左翼牧群,专为皇宫提供驭马和肉食等畜产品。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在太仆寺左翼牧群的区域内成立宝昌县,1936年太仆寺牧群改为太仆寺左旗。1956年太仆寺左旗与宝昌县合并为现在的太仆寺旗,旗政府设在宝昌镇。
全旗草牧场面积达1922公顷。其中贡宝拉嘎草原是历史悠久的天然牧场,牧草种类达40科,123属、178种,多为禾本科,豆科、菊科牧草。饲养的主要畜种有:蒙古马、蒙古牛、草原红牛、北京黑白花、内蒙古细毛羊、北京黑猪、呼白猪等。全年日照2937小时,年均风速每秒4米;年降水量350—431毫米,且集中于七、八、九月,因而雨热同季,全旗年均经流量为3264.46万立方米,地下水年可采储量2959.15万立方米。 太旗属农牧结合、以农为主的经济类型区。2005年全旗播种面积81.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6.2万亩,油料12.3万亩,蔬菜15万亩,马铃薯18.1万亩,高产饲草料14.8万亩。牧业年度牲畜存栏52.7万头只,其中奶牛10984头,寒羊22万只;年末出栏33.3万头只。
太仆寺旗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城镇工业占有一定比例的经济类型。该旗是锡林郭勒盟的主要粮食产区,是自治区的油料生产基地和全国细毛羊商品的基地建设旗。全旗有耕地11.7万公顷,土壤为淡黑钙土、栗钙土、草甸土三个土类,有机质含量为1.5%—4.5%。适宜种植的粮油作物有小麦、莜麦、马铃薯、蚕豆、豌豆、大麦、胡麻、菜籽等。 近几年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势头。农业连续六年获得丰收,1995年粮油总产量达到1.15亿公斤,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32.16万头(只);林业生产发展较快,全旗现有人工林面积27.13万亩,森林覆盖率5.6%,活林木蓄积量达到16.5万立方米;工业生产初具规模。目前拥有电力、矿山采掘、酿酒、粮油加工、服装制帽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建材业等工业企业。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