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概况
-
台前县立足京九铁路过境设站、临近中原油田、地处华北平原优质小麦主产区等优势,突出抓好了羽绒、化工、食品加工、造纸、林木加工、制药等主导产业。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重点,培育了瀚思雪鸟、恒润化工、雪牛乳业、向荣面粉、民通纸业等骨干企业。全县有面粉加工企业44家,其中日加工小麦能力300吨的企业7家。形成了长江以北最大的羽绒羽毛集散地,拥有羽绒羽毛加工企业30余家。拥有各类化工企业19家。规划建设了孙口工业园、恒润石化工业园和尚庄工贸区等工业园区,其中尚庄工贸区被认定为“河南省乡镇企业工业示范区”、“河南省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和“河南省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基地”,别具特色的中国·北方羽绒工业园通过省级工贸区验收。1998年,台前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县”。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亿元,比2005年增长171.3%,年均增长39.5%。坚持老城抓改造、新区抓开发、乡镇抓重点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对老城街道路面全面进行了整修,并完善了供排水体系建设。在新区建成了以县综合办公楼为中心的行政区,以绿苑小区为中心的居民生活区,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商贸物流区。目前,县城建设面积由2005年的4.3平方公里扩大到6平方公里。全面加固了黄河险工、险段和前进堰、生产堤,新修护滩工程7万米,改造了2座引黄危闸,排除了黄河防汛重大隐患;清挖疏通了12条骨干排水沟渠,新建了5座沟口站闸,并投资8600多万元对张庄提排站进行了扩容改造。完成了台前境内所有主干道的升级改造,新修和改造地方道路274条、60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投资1200多万元对范台110千伏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实现了供电双回路,确保了群众生产生活和防汛用电安全。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0.1亿元,比2005年增长57.4%,年均增长16.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385万元,比2005年增长66.4%,年均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85元,比2005年增长75.5%,年均增长20.6%。农民人均纯收入3123 元,比2005年增长54.5%,年均增长15.6%。1至6月份,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1.50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8.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13%;主营业务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总额9500万元,同比增长26%;税金总额1600万元,同比增长2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9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6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0元,同比增长15.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20元,同比增长13%。1至5月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93万元,同比增长5.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28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4.56亿元,同比增长22.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96亿元,同比增长14.2%。
大力开展科技推广普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增强,我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和“省级科普示范县”;优先发展了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教育投资,成功创建了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2008年全县本科上线率31.6%,突破千人大关;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规划建设了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馆为中心的黄河风景旅游区,将军渡纪念馆、纪念亭、纪念碑、万人广场与黄河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已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河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设施和技术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效显著,农民参合率达到96.2%,走在了全国先进行列;扎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人口计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功创建了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大,三年累计解决贫困人口3.35万人,特困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项工作全面推进。
台前县地处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炎黄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遗迹主要有五代名郭“晋王城”、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居“百忍堂”(张公艺墓)、唐代宗李世民赐筑的“古贤桥”、玉皇岭古墓、徐堌堆文化遗址、玉皇岭古文化遗址、八里庙治黄碑刻、张广魏氏墓碑、蚩尤冢、严嵩墓等40多处。这里还有北宋末年粱山好汉有关的地名,如景阳岗、粱山塞、狮子楼、祝家庄等。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又在此强度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县城南临黄堤上现建有“刘邓大军河处”纪念碑一座。同时,还有“凤台春晓”、“长堤柳烟”、“大河怒涛”、“芦荡秋月”等自然美景,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8年,粮食总产达到17.11万吨,比2005年增长44.2%,年均增长13.0%。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成了吴坝大蒜、侯庙新西兰红梨等5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实现了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省级4家,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8个,发展专业村112个、专业户3600多户。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10.1亿元,比2005年增长25.4%,年均增长7.8%。其中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1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5%,比2005年增长26.5%,年均增长8.2%。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富民产业来抓,年实现输出劳务人员达到7万人次以上、4亿多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按照“二十字”方针,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了43个示范村村庄规划,实现了所有行政村的亮化工程,农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们按照“龙头带动、产业支撑、优化结构、集群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大政策支持、改革创新和资金投入力度,促使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工业经济呈现了强劲发展势头。200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4.5亿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5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32.1%。三年来,全县新上投资百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82个,其中千万元以上的27个。化工、羽绒、造纸、橡胶等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显现,恒润化工、雪鸟羽绒、向荣面业、民通纸业等30家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恒润化工被列入2009年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孙口产业集聚区现正紧锣密鼓搞规划,省城乡设计院预计5月底拿出来,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同时,尚庄、打渔陈花庄产业聚集区产业聚集能力明显提高。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