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概况
-
土地资源:郯城县耕地总面积为125.2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6%;未利用土地面积5.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主要是山丘荒草地、平洼荒草地、裸岩、石砾地、田坎等。 在未利用土地中,可开发的约有0.74万亩,主要是山丘荒草地。全县共有林地面积28.4万亩,其中用材林2.5万亩,防护林3万亩,经济林20.4万亩。全县共有银杏750余万株, 其中结果树25万株, 百年生以上大树2.8万株。全县已林网化面积93万亩,林网化程度97%,林木覆盖率19. 9%。
2006年,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完成工业投入27亿元,新上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145个,过亿元的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2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33.1%,利税15.8亿元,增长39.6%。工业企业结构得到改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14家企业列入省、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上缴税金过100万元的企业31家,恒通化工上缴税金1.52亿元,鲁南纸业4062万元,安泰能源等5家企业过千万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3.6%。新增国家免检产品4个,新增省级名牌产品及省级著名商标9个。县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家审核,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行政村划归开发区管理,27个部门向开发区移交了120项县级管理权限,机制体制改革走在全市前列。 2006年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2个,有8个项目建成投产。
郯城县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系沂蒙山区冲积平原。地形由东北向西南缓缓低下。东部马陵山绵延南北,中西部平原沂沭河纵贯南北。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38米,自然比降为0.03%。
郯城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瘦肉猪生产基地县。银杏、板栗、琅琊草三宝蜚声中外,葱蒜姜椒四大辣闻名遐迩。郯城县为全国著名的四大银杏产区之一,有“天下银杏第一县”的美誉。县内定植银杏70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大树2.8万株,年产银杏200万公斤,银杏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已形成了包括化工、造纸、机械、煤炭、建材、纺织、食品、印刷等行业的生产体系。
郯城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马陵古道神秘壮观。庞涓沟、恨谷崖、箭眼石、老虎崖、由吾仙境、孔子登临处、一线南北;孝妇冢、于公墓、郯国故城、郯子庙、倾盖亭等古迹星罗棋布。位于新村乡银杏古梅园内的“老神树”,是华夏银杏第一雄树,虽历经2000余年,仍树叶繁茂,嫁果累累。
水利资源:郯城县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其中沂河水系546.54平方公里,沭河水系612.28平方公里,中运河水系147.76平方公里。过境河流有沂、沭、武河、分沂入沭水道等, 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281.81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5.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9亿立方米,地下水3.02亿立方米,重复利用1.62亿立方米。
郯城县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其中沂河水系546.54平方公里,沭河水系612.28平方公里,中运河水系147.76平方公里。过境河流有沂、沭、武河、分沂入沭水道等, 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281.81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5.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9亿立方米,地下水3.02亿立方米,重复利用1.62亿立方米。 马陵山为沂蒙山余脉,南北走向,海拔在80至180米之间。
矿产资源:县内已知的矿藏资源有煤、铁、金刚石、重晶石、石灰石、矿泉水、建筑黄沙、建筑石材等八种。金刚石储藏地块面积4. 47平方公里, 现有储量10万克拉,“金鸡钻石”、“陈埠二号”分别重281.25和124.27克拉,均出自本县。 煤地质储量1亿多吨,工业储量5063万吨。铁现有储量164.88万吨。 石灰石总储量3亿吨。河砂总储量3.2亿吨。矿泉水含有锶、锂、锌、铀、硒等微量元素,属低矿化度重碳酸钙型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储量丰富。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