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概况
-
桐柏县史称"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盘古文化、苏区文化成为中原乃至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延伸。境内以"四大文化"为主线,以淮源风景名胜区为重点,构成了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1993年7月,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被河南省政府专家组评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它是连接豫西南鸡公山-淮源-武当山-石人山-宝天曼旅游热线的重要一环。区内有旅游景点100余处,集中分布在方圆78平方公里范围内。整个景区既有南国韵味,又具北国风光,可以说是自然天成与人工造化相结合的典范。主要景点有太白顶大复横云、桃花洞、水濂寺、太阳城、普化寺、清泉寺、云台禅寺、原生森林、张良洞、飞仙桥、淮源亭、锁蛟井、牌坊洞、禹王庙、孙膑洞、水帘洞瀑布、淮渎庙、文庙、祖师顶等。另外,还有刘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工作地遗址。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
桐柏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大陆性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温湿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1168毫米,无霜期231天,年日照时数平均2027小时。
桐柏县现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产56种,已探明或部分探明储量23种,矿产地348处,其中超大型矿床2处(金、纯碱),潜在巨型矿床1处(金)。据统计评估,县境内矿物(矿石)量11亿吨,远景储量85亿吨,现技术水平可采矿量60.58亿吨,原矿价值4000亿元以上。其中,已探明天然碱储量1.2亿吨,位居亚洲第一位,黄金储量75吨,白银储量2900吨。此外,境内的铜、铁、锌、铬、钾长石、重晶石、海泡石、大理石、萤石、石墨、石英等矿产分布广、品位高、易开采,价值十分可观。
桐柏县基础设施完善,县城环境优美。宁西铁路、312国道及信南高速、焦桐高速贯穿境内。县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46%,山中有城,城中有园,青山环抱,绿水缠绕,展示了山城的独特魅力,荣获河南省最佳人居环境奖、省卫生县城、省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先进县和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称号。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为桐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海内外客商提供了无限商机。面向新的未来,英雄的桐柏儿女必将承前人之优秀,借四海之智慧,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县商贸繁荣,480多个商业网点、20余处大中型购物中心和30多处综合市场遍布城乡,联系国际国内市场。外贸出口30多个品种,年贸易额达2000多万元。到2004年底,全县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家,其中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资3100万美元,出口产品20余种,销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超500万美元,其中乐神饮料、桐桔梗、葛根淀粉、灵芝、天麻、无铅松花蛋、山野菜等土特产品已成为出口创汇的名牌拳头产品。
近年来,桐柏县委、县政府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要求,抓住机遇,把县城建设作为推进改革开放、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推行“政府主管,市场运作”模式,走经营城市之路,努力争取县外各类建设资金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绿造城,高起点规划,塑造地方特色,规范建设,强化管理,营造精品工程,突出建设山水园林城,努力向生态旅游城目标迈进,县城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为确保县城建有特色,发展有方向,自1982年首次完成桐柏县城总体规划以来,于1992、1996年先后两次分别聘请长春城市规划院和河南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调整,并编制了城镇体系、近期建设规划、各类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把建设生态旅游城作为发展方向,努力寻求县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满足了各个时期的建设要求,有效地指导了城乡建设科学有序健康发展,为保证县城可持续大跨度发展,加快淮北新区建设步伐,2001年,又联合长春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完成了淮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为县城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以规划为指导,先后投资6.1亿元,改造县城14个区域,新建成600多栋临街楼房,新建、改造主次干道20.5公里,形成了五纵六横的道路网络格局,更新敷设地下供排水管线45公里,建桥梁8座,疏通河道、硬化河堤9.8公里,扩建、新建自来水第一、二水厂,开辟了水帘河水库等三水源地,开通3条公交线路,辟建了滨河公园、浸月圆公园、春秋园游园,凤凰山公园正在配套建设中,建广场3个,其中建设了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大型群众集会场所与一体的英雄广场,占地面积达4公顷,结束了桐柏县城多年来没有高品位大型 城市集会活动场所的历史,建各类市场7个,居住小区8个,开发区2个,人均住房面积达14平方米以上,县城规划区面积2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由1997年的4.3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9平方公里,人口7万。兴建了淮河城区橡胶坝和拦河坝,形成了蓄水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泊,碧波荡漾,与河堤上的绿树碧草、灯饰相互映衬,形成岸绿水清湖秀的独特淮河风光,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游玩场所,县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载体功能不断强化,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基本实现了道路网络化、市场体系化、功能多元化、管理科学化。
工业:坚持"内涵与外延并举,规模与效益并重"的指导方针,立足资源优势,强力实施"三引"(引资、引技术、引人才)战略,加速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体制创新,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已形成金银、碱化工、机械电器、非金属、石材、农林特产品加工六大工业系列。2000年,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发展到36家,其中民营企业23家,主要产品有黄金、白银、铜、铁、氧化锌、硫酸、重质纯碱、收割机、电风扇、汽车减震器、钾长石、水泥、氟石粉、大理石、饮料、曲酒、茶叶、山野菜等40余种,20余种产品分别获国际或国、部、省优称号,远销欧、美、日、东南亚多国。
桐柏县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