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概况
-
通山县有以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玄武石为龙头的建筑业资源,有以风电、水电、核电、蓄能电为主的能源业资源,有以九宫山、富水河、隐水洞、太阳溪、古民居为主的旅游业资源,有以商品羊、“两鱼一虾”为重点的畜牧、水产业资源,有以低碳硅铁、活性石灰为主的冶金业资源。
通山县矿产资源有40余种,已探明中、小矿床14处、矿点95处,矿化点15处。煤矿有石煤、烟煤、无烟煤和沥青煤4种,总储量约1534.7万吨;金属矿资源以钢、钨、锑为主。钢矿总储量约5000万吨,钨矿储量约2.8万吨,锑矿总储量2.2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大理石、白云石等居多。大理石总储量约7000万立方米,白云石总储量约18亿吨,石灰石总储量约20亿吨,巨晶方解石D级储量450万立方米,石英石(硅石)总储量2050万吨,远岭土(耐火粘土)储量500万吨,建筑花岗石总储量5000万立方米。
通山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民营富县、科教兴县的“四大战略”,加快山水、矿产、旅游“三大开发;坚持以改革开放总揽全局,以招商引资促进发展,以结构调整增产增收,以改善环境提供保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打造“活力通山”、“开放通山”、“特色通山”、“信用通山”和“文明通山”。具有通山特色的经济体系逐步显现。在工业上,形成以低碳硅铁、活性石灰、镁粉为主的冶金业;以大理石、玄武石、水泥为主的建材业;以小数点小水电为主的能源业。在农业上,形成了山区竹木畜牧、丘陵茶叶油菜、库区水果水产、城效蔬菜苗木大产业带和金信作业公司、颚南酿造厂等一批产业化龙头。在旅游业上,形成了“游山——玩水——探洞——观古民居”的旅游格局。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5:32.2。
通山县科技事业不断创新:加快科技推广,全面提升县城科技综合实力,2007年新申报的“生物质燃气”项目,合作协议已与华中科技大学签订,省科技厅已审批;“高钙钝化活性石灰”和“美国杂交杏李”项目也已通过省厅审批立项。目前森泰冶金公司的经济效益突飞猛进,已成为我县的支柱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完成利税近2000万元。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196人,其中,高级职称211人,中级职称2208人,初级职称2777人。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共计190所,其中小学159所,普通中学30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幼儿园35所。期末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2810人,普通中等专业学在校学生148人,小学在校学生46912人。全县有在岗教职员工2662人。高考取得新的成绩,一本二本上线510人。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调减中小学8所,新建学校全面竣工面积2959平方米。文化事业成果丰硕: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创作了一台具有通山民俗特色的大型歌舞音画《白云深处》文化艺术演出。2007年送戏、电影下乡等各项文化活动共1000多场次,组织广场文化活动120余场,大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体现了各种民间演出,丰富了民间生活;主办了群众性的龙舟、登山、象棋、围棋、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 ,参加了咸宁市体育舞蹈锦标赛,我县常青组夺得桂冠,卫生事业健康向上: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医疗卫生机构30个,拥有床位总数708张,卫生技术人员1466人。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率达 80 %。合作区医疗基金年度余额控制在10%以内。743名符合救助条件的城乡贫困群众得到了大病治疗救助。
2007年通山县全县生产总值(GDP)为 18.66亿元,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亿元,增长7.3 %;第二产业增加值7.04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增加值6.16亿万元,增长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4749元,增长15%。按可比价计算,全县GDP总量增长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31.1:34.8:34.1调整为29.3:37.7:33.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增加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2.2、8.2、3.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9%、59.3%、24.8%,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仍然不优,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县乡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工业经济质效不高,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财政实力不强,支出压力仍然很大,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支撑作用加强。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全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产业规划上,继续突出冶金、建材、能源、森工四大产业; 在园区规划上,继续突出“一区二园”(经济开发区、大路工业园和新桥石材工业园。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9.6亿元,增长20.1%,完成增加值6.41亿元,增长2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30.7%。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年末全县共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4家,拥有从业人员1130人,完成建产筑产值119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1%,建筑房屋竣工面积23421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5.9 %。房地产开发速度加快,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6377万元,比上年增长54.9%,商品房销售面积11429平方米,增长132.7%。
农村发展呈现良好局面:通山县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4亿元,比上年增长 18.1%;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1.92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千公顷,粮食总产量达11万吨,增长2.5%;出栏肥猪16.9万头,增长3%;水产品总量4380吨,增长8.7%;茶叶产量977吨,增长0.9%。全县新造楠竹园1.5万亩,完成柑桔品改1000亩,新发展花椒基地3500亩、油茶基地1000亩。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了90个村的村庄规划,实施了38个村的建设试点,整合各类资金2100万元,完成主干道路基36公里,硬化入户道路37公里,新建沼气池520个,新建改建村级办公场所33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5%。硬化农村公路路面307公里,全县149个行政村已通油(水泥)路,黑化硬化率达到79%。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7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达2429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698元,增长13.1%,工资性收入1055元,增长10.3%,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190元,增长40.7%。
通山县旅游资源有国家级风景区名胜九宫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闯王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隐水洞,太阳山也已经和河北环渤海经济集团签订开发协议,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石古民居等,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
通山县电力资源贮量巨大,其中水电贮量11万千瓦,可供可发的有7.5万千瓦,风电资源仅九宫山装机容量达15.7万千瓦,目前,九宫山风电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建成全国最大的高山风力发电站,核电站已经落户通山大畈,蓄能电厚积待发。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