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概况
-
桐梓县县境地处亚热带东部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向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过渡地带,气候上同时受东南太平洋季风、西部印度洋暖流和北部西伯利亚冷气团影响,加上地形复杂,造成差异明显的立体生态环境,为多种陆生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植物区系15个地理成份中,桐梓县不同程度地具备了13个地理成份。境内珍稀植物较多,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树种有银杉、珙桐,二类保护树种有黄杉、香果树、青钱柳、水青树、红椿等,三类保护树种有穗花杉、厚朴、楠木等。县境内已发现中药材品种约千余种。方竹林总面积33万亩。
桐梓县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分属长江上游干流区赤水河、綦江河和乌江水系,计有大于2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河流57条,总长度831.48公里,河网密度0.26公里/平方公里。河流等级为:干流7条,一级支流32条,二级支流18条。主要河流桐梓河、松坎河、羊磴河集雨面积2919.45平方公里。桐梓河主流总长度91公里,总集雨面积2254.45平方公里(县境内集雨面积1162.5平方公里),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支流21条,多年平均流量17.7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6.25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溱溪河、天门河、混子河(小河)、高桥河、斋郎河、风水河、盘龙河等。
桐梓县境内初步查明矿藏29种,计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多处,矿点52处,矿化点11处。其中煤炭储量47.72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石灰石分布极广,储量丰富,不少地区石灰岩质量较高,达到化工、水泥、玻璃和冶金用石灰岩I级标准。钾矿分布广泛。另有黄铁矿、菱铁矿、滑石、高岭土、白云岩、石英砂岩矿、商品大理石、方解石、石膏、赤铁矿、铅锌矿、铝土矿等矿产资源。
桐梓县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衔接地带,由于构造体系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冰川作用显著,溶蚀、侵蚀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属黔北中山峡谷区。全县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形状,羊磴河、松坎河、桐梓河将全县切割为三个各具特征的地貌单元。县境内兼有山原、中山、丘陵、山间盆地、河流阶地等多种地貌形态,且岩溶广布,石峰林立,洼地、漏斗、竖井、盲谷比比皆是,暗河、溶洞十分发育。桐梓县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峰为狮溪镇柏枝山南牛角寨海拔2227米,最低点为坡渡镇渝黔界河面,海拔310米,相对高差达1917米。
黄莲柏箐自然保护区升格黄莲柏箐自然保护区位于桐梓县东北部,涉及狮溪、羊磴、水坝塘、木瓜、黄莲5个乡镇25个行政村154个村民组,由柏箐喀斯特原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黄莲自然保护区合并而成。区内保存了原生性较强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金佛山方竹,面积分布集中成片,是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基地。保护区生态环境特殊,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物种资源丰富,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中生物资源1175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珍稀植物1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珙桐、银杉、银杏、南方红豆杉等。2005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黄莲柏箐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凉风垭森林公园位于大娄山中段桐梓县城北面,占地面积596公顷,涉及楚米、大河2个镇5个行政村,交通便捷。公园内高低海拔落差较大,相对高差50—200米,年平均气温1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85%,空气清新,山水兼备,具有休闲、度假、疗养、健身、娱乐等综合功能。2005年6月25日,凉风垭森林公园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贵州省桐梓县凉风垭省级森林公园的前身系国营桐梓县凉风垭林场,属全省20个基建林场之一,是遵义市唯一保留的基建林场。公园紧靠210国道、川黔铁路和黔渝高速公路,北距重庆市、南距贵阳市均为2小时车程,实为火炉重庆的避暑山庄,省内游客亲近自然的理想去处,更是县城居民郊游的休闲胜地。
桐梓县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四季不甚分明,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无霜期长,春暖风和,时有倒春寒,初夏多雨,盛夏多旱,热而不酷,秋温陡降有绵雨、“秋风”,冬无严寒,多云寡照,偶有凝冻,垂直地域分布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桐梓多年平均阴天数245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091.6小时。1978年中央气象局整理的全国气候之最中列出桐梓年平均总云量8.4,年平均低云量7.2,冬季低云量8.5,均名列全国第一。桐梓年均温14.6℃,最冷月-5℃,最热月24.5℃。极端最高气温有37℃,极端最低气温-7℃。由于海拔高差大,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显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桐梓属全省少雨区,年平均降雨量1038.8毫米。夏季降水量最多,冬季降水是最少,呈冬干夏湿现象。
桐梓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文物古迹岩灰洞古人类遗址、马鞍山洞古文化遗址、唐代夜郎古县城遗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爱国将领张学良幽禁地小西湖、贵州最早的水力发电厂,自然景观方面有羊磴河峡谷漂流、水银河风景区、月亮河风景区、柏箐黄莲自然保护区等,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完善,是不可多得的休闲、避暑、度假胜地。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