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概况
-
通过实施“工业经济强县”、“特色经济强镇(乡)”、“富民经济强村”,团风县实现了超常发展。截至2007年,与10年前建县时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倍,财政收入增长8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黄冈市县区之首。在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团风从2006年的第71位跃进到第52位,一年前进了19位。2009年,团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2亿元,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5亿元,同比增长39.1%;财政收入2.92亿元,同比增长23.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6元,同比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3287元,同比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27.89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85亿元,同比增长37%。
团风县工业逐步形成纺织、建材、造纸包装、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近年来钢结构产业发展迅猛, 2007年11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团风“中国中部钢结构生产基地”称号。2008年3月,团风县钢构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重点扶植的52个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2009年,全县钢构产业及相关配套企业达到28个,基本形成一个从原材料供应、钢结构设计、生产加工、配套生产、科研开发、安装、检验检测到销售完善的钢结构产业集群,2009年钢构产业产值达到13.2亿元。
团风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党的“一大”代表包惠僧,革命先驱林育英、林育南,地质学家李四光,经济学家王亚南,哲学家熊十力,文学家秦兆阳,军事学家林彪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名人故里林家大塆位于团风县城东南20公里的回龙山镇白羊山旅游风景区内,距黄冈市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这里是革命先驱林育英以及军事学家林彪的故乡。“林氏三兄弟”故居,由群众自发集资修缮,虽因陋就简,可保存完好,每年接待大量游客,其中许多是从东北、华北、港澳等地慕名而来的,年接待量约12万人次。享誉海内外的科学泰斗李四光故居遗址在回龙山镇香炉山,蜚声文坛的文学巨匠秦兆阳故居在回龙山镇枣树店。白羊山方圆数里之内,诸多名人荟萃,实属风水宝地。回龙山八斗湾是董必武、陈谭秋早期以办学为名宣传革命的“共存社”旧址。爱国将领江西督军方本仁庄园幽静别致,园内主楼、水池、石桥、炮楼、花园、城墙依旧,是鄂东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园。黄冈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团风县北部的杜皮鼻子岗上,有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副总理方毅题词的烈士纪念碑,革命纪念馆、烈士祠、烈士墓及四座亭子巍然挺立,是省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团风是革命的故土,是红色旅游胜地。
团风县风景秀丽,景点密布。杜皮龙王山避暑山庄毗邻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山色秀丽,气候宜人,有龙王井,龙王庙等景点,是鄂东避暑胜地之一。大崎山森林公园位于团风县北部,距黄冈市区70公里,地处团风、麻城、罗田三县市交界处,主峰龙王顶海拔1041米,丛山峻秀,沟谷幽深,森林密布,鸟语花香,奇山怪石,终日白云缭绕山间,有如蓬莱仙境。龙王井泉水清澈,大旱不涸,龙王寺、真武观、飞来石、太子间、一线天、桃花溪等30多处景观,景景相连;大崎山、小崎山、接天山,山山相连,景色壮丽,被称为鄂东“小泰山”。登高远眺,长江宛如玉带,置身其景,赏心悦目,烦心顿释。整个公园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是鄂东游览避暑胜地之一,年接待各地游客约15万人次。杨汊湖旅游度假村滨临长江和举水,紧依县城,风景秀美,围绕湖中半岛马跑咀建垂钓基地、湖边娱乐城、宾馆和别墅。江心罗霍洲与县城隔江相望,洲上绿树成荫,江上波光粼粼,是射击、休闲、水上游乐的理想场所。
团风县的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优质稻、蛋鸡、水产品、蔬菜、花生、生猪为主的六大农业主导产业;打造了四大板块基地:一是中部丘陵区优质稻板块基地,二是蛋鸡养殖基地,三是山区乡镇的花生基地,四是沿江一带水产养殖基地;构建了以团风兴隆米业、湖北永信食品、新华扬公司三大龙头企业引领农业板块基地建设的格局。团风兴隆米业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生产的“兴鄂”牌多个品种稻米被农业部评定为绿色无公害产品,湖北永信食品公司生产的“绿野香”牌花生休闲食品俏销沿海及中部各省。截至2008年,全县优质稻复种面积达到36万亩;花生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土豆种植面积达到2.06万亩;存笼蛋鸡新增100万只,达到508万只;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5万亩。
团风县交通便利,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县城西到武汉市区5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47公里,南到黄冈市区20公里,距黄州火车站16公里,处于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四大城市群中。长江岸线10余公里,建有港口码头5个。106、318国道贯通全境,京九铁路经境内三镇共22.3公里,设有火车站一个。全县拥有110千伏变电站两座,直管35千伏变电站和10千伏开关站5座。县、乡开通寻呼、移动电话业务,城乡18000门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
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6.936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3.4%。其中,种植业4.1465亿元,同比下降2.6%;林业1387万元,同比增长11.3%;牧业15507万元,同比增长9.6%。全年粮食总产量157632吨,同比增长1.02%;棉花总产量1023吨,同比增长25.7%;油料14672吨,同比增长1.03%,其中油菜籽11987吨,同比增长0.55%;蔬菜57052吨,同比增长2.51%;水果1555吨,同比下降5.01%;糖料1328吨,同比下降32.6%。全年植树造林面积1407公顷,同比增长16.6%。年末生猪存栏8.3万头,同比增长14.8%;生猪出栏10.6万头,同比增长0.95%。水产品产量12959吨,同比增长7.48%。
团风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境内林地面积44.2万亩,活林木储量53万立方米,有长江、巴河、举水三大水系,已探明全县有矿产资源35种,矿床点100多处,其中金、铁、铅、钨等金属矿藏达30多个种类,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储量达23亿立方米,黄砂静态储量10亿吨,铁砂储量2000万吨。农业是国家定名的粮棉大县,马蹄、林果、畜牧、水产烟叶等名优特产均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工业方面,逐步形成纺织、建材、造纸包装、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玻璃轻质瓦、赤壁大曲酒、彩光家俱、瓦楞纸箱、东坡油墨、马蹄爽等产品获国优、省优称号,畅销海内外。团风县交通便利,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县城西到武汉市区5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47公里,南到黄冈市区20公里,距黄州火车站16公里,处于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四大城市群中。长江岸线10余公里,建有港口码头5个。106、318国道贯通全境,京九铁路经境内三镇共22.3公里,设有火车站一个。全县拥有110千伏变电站两座,直管35千伏变电站和10千伏开关站5座。县、乡开通寻呼、移动电话业务,城乡18000门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团风县是长江经济开发带重要区段,处于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轴线上。团风经济开发区属省管开发区,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产业开发初见成效,招商引资取得长足发展。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531亿元(现价),同比增长31.2%。其中,轻工业2.7335亿元,增长26.4%;重工业6196万元,增长57.7%。按所有制分,国有企业产值3521万元,下降5.8%;集体企业产值2814万元,下降17.3%;股份制企业产1149万元,增长43.1%;外商、港、澳、台商及私营企业产值2.6047亿元,增长38.5%。工业总资产贡献率7.98%,上升2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300.27%,上升183.02个百分点;总资产负债58.01%,下降24.07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1.71%,下降0.0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4.02%,下降0.54个百分点。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