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概况
-
威宁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据文献记载,威宁秦朝为汉阳县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自治县。历史的沧桑巨变,为威宁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中水汉墓群、彝族向天坟、奢香古驿道遗址、百年古刹凤山寺、明代疆界碑、吴三桂金殿、蔡锷点兵场、石门坎柏格里墓、云贵红军桥等。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历史沿袭,使威宁县物华天宝、雄奇壮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风物特产在全国别具一格,形成"多彩贵州"中充满神奇魅力的高原风景线。在县城东部的盐仓、板底两乡镇范围内,有面积40余万亩的中国南方天然大草原--百草坪;有彝族的火把节和歌舞阿西里西;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彝族古戏"撮泰吉";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坟遗迹。这里还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发源地,一口古井使千里乌江源远流长。
威宁县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09全年粮食产量达37.09万吨,同比增长3.11%。完成玉米种植58.3万亩,占计划的100.5%。实施玉米粮食增产工程19.28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80.5万亩,完成“百千万”工程1.89万亩。种植苦荞15.3万亩、水稻0.82万亩,夏收小麦种植5.2万亩、豆类43.5万亩。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壮大。完成马铃薯种植164.6万亩,总产量达270万吨。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6个,成立马铃薯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共30个。建成6个马铃薯商品薯交易市场,预计全年销售马铃薯120万吨,销售额达14亿元。生态畜牧业稳步推进。完成2009年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实施人工种草9.6万亩,圈舍建设2.1万平方米,种羊投放14512只。各类牲畜存栏量及出栏量比去年有较大增长,全年禽蛋产量3874吨,同比增长18.88%;肉类总产量7.34万吨,同比增长11.63%。全县畜牧业产值达15.83亿元,同比增长5.74 %。烤烟产业进一步巩固。种植烤烟15.65万亩,收购烟叶43.09万担,实现产值3.2亿元,户均收入25428元,实现烟叶税7054.30万元。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全县蔬菜基地总面积突破40万亩,其中夏秋反季节蔬菜13.92万亩,基地菜农户均纯收入4700.70元,人均纯收入1021.90元。新建高标准茶园7000亩,种植中药材2万亩。启动特色经果林种植8.9万亩,已完成苹果、核桃、板栗种植的整地6.4万亩,占总任务的72%。生态建设取得实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外业勘界591个村385万亩,完成发证面积365.9万亩,占任务的95.01%。完成各类造林任务17.5万亩,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41.7万亩,森林防火工作扎实推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争取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1500万元,对金钟、二塘、猴场、哲觉4个乡镇的部分农村环境进行专项综合治理。实施生态家园建设36个点,完成“黔西北民居”建设1402户。
威宁县工业生产稳步推进。2009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6.29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冶金行业完成工业产值4.37亿元,同比下降35.83%;煤焦行业完成工业产值9.57亿元,同比增长37%;建材行业完成工业产值0.5亿元,同比下降1.7%;电力行业完成工业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24%;农产品加工行业完成产值0.44亿元,同比下降6.7%。全年生产原煤102万吨,同比增长9.8%。中央投资项目扎实推进。共实施2008年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项目12个大项、79个子项,总投资4931.2万元,其中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2162.6万元,地方配套1218.6万元,其它投资1550万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334.7万元。同时,争取到的2009年新增13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7个大项14个子项,总投资1.38亿元;争取到的2009年新增700亿中央投资项目4个大项56个子项,总投资9797.25万元;争取到的2009年新增833亿元中央投资项目7个大项48个子项,总投资3170万元,三批项目正在全力实施中。国企改革继续深化。全年启动企业改制10户,已完成改制7户,进入改制程序3户。共筹集改制安置成本1820万元,安置职工260人。在进入改制程序的3户企业中,外贸公司、食品公司已完成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工作,糖烟酒公司已完成部分资产处置。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4500万元,年产清洁型焦10万吨的登峰型焦厂已开始试产;总投资3.8亿元,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的润基水泥厂已进场施工,今年年底投产。拟布局在二塘——猴场工业园区,由地委、行署亲自谋划的年生产能力为200万吨的煤焦一体化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象鼻岭水电站,洛泽河、格闹河流域水电站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2009年,威宁县在地委、行署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机遇,抢抓北京“4.14”会议带来的跨越发展机遇,抢抓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带来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着力“一基三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全县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完成了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62亿元,增长14.24%,完成财政总收入5.018亿元,同比增长16.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亿元,增长45.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88亿元,同比增长26.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9亿元,增长24.5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735元,同比增加837元,增长8.46%;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同比增加282元,增长12.42%;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威宁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1.2℃,1月均温3.9℃,7月均温17.0℃ ,年降水量739毫米 。森林面积 18 万公顷 。有煤 、石膏 、铅锌、铁、铜等矿产资源 。产玉米 、马铃薯 、小麦 、水稻 、豆类、荞麦、甜菜。有火腿、苹果、黄梨、党参等特产。工业以煤炭、地毯工业为支柱。贵昆、贵大铁路过县境,是毕节地区唯一一个已通铁路的县。名迹胜地有石门坝教堂、双霞洞摩岩石刻、草海黑颈鹤保护区等。
威宁县城市建设全面提速。投入城镇建设资金2.3亿元,全县城镇化率为17.72%,同比增加2.21个百分点。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人民公园建设主体工程完工,垃圾填埋场工程进展顺利,城区自来水网改造工程春节前可以投入使用。老城区解放路、中山路、民享路、文化路、言嘉路等五条道路的自来水、污水、移动、电信管道管网统一铺设及“白改黑”主体工程可在春节前完成。城镇道路建设完成10050米,占地区下达任务数的110.5%。第一期廉租住房建设216套已完成主体工程,第二期738套已完成工程量的80%。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新改、扩建雪山、金钟、观风海、斗古的农贸市场4个。同时,以“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为载体,切实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市容市貌有一定改观。交通建设强势推进。通乡油路续建项目红小路、九金路、五羊路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榨纸厂至板底7.5公里路基、路面底基层已全面完成。2009年计划项目9条299.5公里工程进展顺利。通村公路786公里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电力设施逐步改善。投资2.1亿元的220KV威宁输变电工程、5322万元的110KV中水输变电工程、1805万元的35KV岔河输变电工程进展顺利;35KV新区输变电工程、35KV盐仓输变电工程即将投入运营;第三批、第五批农网完善化工程和第三批、第四批无电工程完成竣工验收,生产生活用电得到改善。水利建设不断完善。投资548.54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第二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70%;投资2555.87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第三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40%;投资1169万元的邓家营水库、雪山水库、响水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已完工并临时交付使用,待地区组织验收,花岩洞地下水开发工程基本完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投资300万元小水窖建设1500口,完成投资103.22万元石漠化综合治理坡改梯1029.3亩,完成投资200万元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粮田建设试点项目3350亩。投入资金4149.3万元,实施了52个村的村寨整治。投入资金1.0483亿元,完成第一批829户农村危房改造,第二批8635户危改户中,主体工程完工8435户,占总数的97%。
威宁县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县,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18个民族。各民族相依共存,和谐相处,组成了一个100多万人口的大家庭。彝村、回屯、苗寨星罗棋布。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苗族花山节,场景恢宏、气氛热烈。摔跤、赛马、射弩、扭扁担、荡秋千等民族竞技活动丰富多彩。彝族的大型歌舞组合阿西里西及弹月琴、唱对歌等,苗族的大型迁徒舞及芦笙舞,唱情歌、吹芦笙以及布依族的插秧歌,无不洋溢着浓烈的民族自豪感,展示出迷人的民族风彩。各民族迥异的生活习俗、婚丧礼仪、图腾崇拜、服饰装扮以及回族的挑花剪纸、苗族的蜡染编织、布依族的刺绣竹编等民族工艺,这一切犹如一个个精美的光环,焕发出神秘诱人的光彩,犹如一块缀满珠玑的轻柔酥软的纱幔,纱幔之中是一方神奇的土地。
威宁县既是贵州的"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国道过县境129公里,102省道过县境157公里,铁路里程187公里。威宁县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盛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粮食作物,烤烟、芸豆、蘑芋等经济作物和苹果、黄梨、核桃、板栗等干鲜水果;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其中马铃薯常年产量在15亿公斤以上,品质优良,为全国之冠。全县拥有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各类牲畜常年存栏达157.22万头(匹、只)以上,出栏77.47万头(匹、只)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和"南方落叶水果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铅、锌、铜、金、银、铝、石膏、泥炭、硅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岗石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50亿吨。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