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概况
-
卧龙区位于北纬32 42'——33 17',东经112 18'——112 40'之间,地处豫、鄂、川、陕交通要冲,区位条件优越,交通通讯十分方便。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南北长,东西窄,由西北向东南以浅山丘陵、垄岗和平原三种地表形态缓慢倾斜,属长江流域汉水系,海拔高度在90——417.6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4.9 C,降水量805.8毫米,日照2116小时,无霜期229天。
卧龙区民风淳朴,诚实守信,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勤劳智慧的卧龙人民自古以来就具有荟萃周边地区多种文化的特长,既有北方之大气、宽厚,更具南方之委婉、细腻,融会纳新,形成卧龙区多姿多彩的文化品格。2006年举办卧龙区民俗文化旅游节,获得了圆满成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卧龙区境内现存留的古文化遗址有50多处,比较著名的有仰韶文化遗址、养心庄古文化遗址、丁奉店遗址、商代兴隆镇遗址、姜尚故里、汉代遗址保护区、九女岗、鄂城寺、隋塔等。目前传承下来的风俗文化多种多样,有剪纸、烙画、石雕、玉雕、角雕等手工艺术,其中南阳烙画因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而享誉世界,大型板烙“黄河在前进”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纸烙代表作“清明上河图”陈列于广交会珍宝馆,曾在10多个国家巡回展出。另外还有杂技、曲艺、舞龙舞狮、唢呐等民间艺术。较为著名的有青华古饰、田汉茶社、石桥锣鼓、谢庄唢呐等。
农产品资源:卧龙区南部地势开阔平坦,地肥水美,盛产小麦、棉花、花生等作物。西北山坡岗地,多以林木瓜果为主,同时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作物。近年来,卧龙区依据城郊优势,积极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现已形成花卉、食用菌、分葱、小白瓜、林果、小辣椒、奶牛、水产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
卧龙区内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拥有轻工、化工、机械、五金、纺织、制革、塑料、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行业,数十种拳头产品畅销国内外,一批产品荣获了省优部优称号。区内气候宜人,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郊区农村土地肥沃,生产棉花、花生、蔬菜、小麦、玉米等,并已初步形成支柱产业,奶、蛋、鱼、肉等一批副食品基地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证。商贸发达,市场繁荣,新建、扩建的专业市场和大型的现代化购物中心,建筑豪华、气派非凡。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独山玉、石灰岩、钾长岩、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水晶石、紫晶石、高岭土、陶土等驰名中外。这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适宜工业和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是豫西南的一块富饶宝地。区内教育事业兴盛,科技实力雄厚,全市最大的科技馆、图书馆和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卫校均在本区境内。卧龙区发展前景广阔。依据区情,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农业奠基,工业立区,科教推进,开放带动,城乡一体”的发展站略,决心带领全区人民开拓进取,务实苦干,使卧龙区的主要经济指标经快跨入全国、全省城区的先进行列。
矿产资源:境内蕴含着丰富的矿藏,初步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石灰岩、花岗岩、独山玉、矿泉水、石英石、硼润土、水晶石、陶土等20余种,储量可观,有较高的开采价值。驰名中外的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自汉代以来进行开采,加工雕刻,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玉雕佳品题材新颖,雕工精美,现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水资源:水利资源比较丰富,拥有兰营、龙王沟、冢岗庙、打磨石岩、彭李坑5座中型水库和25座小型水库,蓄水量13203万立方米,并有比较健全的配套水利设施。区内河流纵横交错,较大的河流有西边的潦河和东边的白河,皆自北向南贯穿全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