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概况
-
乌达区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3℃,日温差在10-25℃之间,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无霜期160天左右,年日照3000-3300小时。
乌达区水资源丰富,黄河穿区而过,为乌达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生态、饮用用水。乌达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种植名优瓜果、蔬菜。乌海瓜果以其果实丰满含糖量高而驰名,享有“晶莹剔透”和“清香滴翠”的美誉。
乌达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乌海市境内、黄河之畔,辖一乡、一镇、七个街道办事处,是乌海市所辖三个县级区之一。全区总人口13万人,国土面积219.716平方公里。
乌达区资源富集,矿产资源量大质优,煤炭探明储量6.6亿吨,主要煤种有肥焦煤、肥煤、焦煤、肥气煤,全部为冶金焦、化工焦用煤;石灰岩保有储量200亿吨以上,硬质高岭粘土储量达1.1亿吨,硬质软质耐火陶瓷粘土储量。其中煤炭探明储量6.6亿吨,主要有肥气煤、肥煤、肥焦煤、焦煤,发热量平均为6000-8000千瓦/千克,其中焦煤储量占内蒙古的16%;石灰岩保有储量在200亿吨以上;硬质高岭粘土储量达1.1亿吨,高岭石含量大于95%。硬质软质耐火陶瓷粘土储量在10亿吨以上。乌达区临近地区的矿产资源也特别丰富,如盐、芒硝、碱、石膏矿等。距乌达区114千米的吉兰泰盐湖储盐量为11227万吨,芒硝941万吨;鄂托克旗碱的总储量达1744万吨。乌达地区水资源丰富,黄河水是乌达地区最大的地表水,平均流量为2100立方米/秒。地下水水位一般为35-45米,潜水固定储量达18.675亿立方米,日采量可达17万立方米。乌达地区的野生植物有279种,具有科研价值的古代遗留植物有胡杨树、四合木、半日花、锦刺、蒙古扁桃、沙冬青等。
乌达区作为一个以工业经济为主要支撑的新兴工业城市,乌达区始终坚持“工业强区、工业兴区”的发展思路,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乌海市建设高载能开发区,乌达区抓住机遇,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规划建设了乌达工业园区。几年来,乌达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6亿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落户企业79家,工业产品35种,园区产值占全区GDP的80%左右,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7360万元,同比增长42.39%,园区产值142437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1772万元,同比增长74.09%。乌达区农业是城郊型农业,以“高效特色”农业为基本发展方向,基本形成了“发展保护地”和“葡萄基地建设”为主,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以林促农,农林协调发展的格局。2004年,全区保护地已发展到965亩,葡萄基地发展到2851.8亩。乌达区金融保险、餐饮娱乐等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传统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区商业贸易繁荣,餐饮文化基础设施齐全。包兰铁路、110国道穿区而过,人均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拥有量居自治区前列,交通、通讯条件十分便利。
乌达区交通、通讯非常便利,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完善。110国道、包兰铁路穿区而过,公路、铁路运输已形成网络。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国内国际电话全部程控化,局间中断,长途线路数字传输化,移动电话全国联网。全区商业贸易繁荣,饮食文化设施齐全,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备。
2005年,乌达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5554万元,同比增长27.70%,是“九五”期末的3.62倍,年均递增29.3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815元。第一产业完成50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3144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1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90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0%,是“九五”期末的3.0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125元,比上年增长24.52%,是“九五”期末的2.36倍,年均递增18.73%。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810元,比上年增长16.20%,是“九五”期末的2.03倍,年均递增15.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6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6%,是“九五”期末的4.37倍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