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概况
-
武都区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84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3%。财政收入达到5480万元,比上年增长25.83%;粮食总产量达到10765.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79万元,增长16.3%;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02%;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101%;计划生育率达到81.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5‰。
武都区非公经济持续增长。以城区商贸中心、沿川经济带为重点,通过放宽政策、优化环境、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协调服务,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完成总产值46177万元,同比增长19%;实现增加值10250万元,同比增长20.4%;实现利润3239万元,同比增长24.6%;上缴税金985万元。新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826户,新增从业人员2478人,新建扩建续建项目40个,完成投资2654万元,同比增长7%。积极组团出外招商,参加“兰洽会”、“西交会”和“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累计签约资金43326.9万元,其中履约资金26206.9万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武都区城市经济运行良好。按照年初确定的大办工业、加快工业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挖潜改造、开拓市场,城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的势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370万元,同比增长7.7%,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8674万元,同比增长16.1%,限额以下工业企业完成10696万元,同比增长3%。完成增加值5462万元,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06万元,同比增长8.7%,限额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2556万元,同比增长2.9%。完成销售收入16133万元,同比增长5%。主要产品产量:原煤完成3.9万吨,同比增长30%;水泥完成7.01万吨,同比持平;发电量完成13200万度,占年任务的101.5%,同比增长20%。水电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工业财政建设项目正在积极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对6户企业进行改制,商业、粮食、石油等流通企业效益回升。
武都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面对接连发生的自然灾害,各级组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采取行政推动、科技带动、效益拉动、全民齐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农业增加值完成29313万元,农民人均占有粮达到224.3公斤。农田水利建设以坡改梯、水浇地建设、集雨节灌和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为重点,全年完成坡改梯3.25万亩,占任务的108.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160亩,占任务的103%;发展集雨节灌面积7305亩,占任务的100.1%。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坚持科学规划、规模发展,完成退耕还林6万亩,荒山造林4万亩,新发展经济林15.08万亩。以百个示范村为重点的“退一兴三”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整地10.53万亩,种草1.41万亩,投放种羊2531只。花椒、油橄榄、茶叶、核桃、蔬菜及山野茶、畜牧业、中药材产业开发势头良好,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有了较大提高。12个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村社干部报酬得到落实,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及其它收费进一步规范,为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武都区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造就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既具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灵秀。现已查明,金区有景观228个,其中自然景观194个,人文景观34个。现已开发的景区(点)可用“11234567”来表示。“1”即一江、一区。一江:白龙江风情旅游、一区: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即两原:千坝草原、马营草原;“3”即三寺:清真寺、清凉寺、邬金寺;“4”即四山:五凤山、宣阳山、青龙山、米仓山;“5”即五洞:万象洞、水濂洞、朝阳洞、黄草洞、黄爷洞;“6”即六沟:大湾沟、山墩沟、民族沟、东岳沟、八铺沟、梓柏沟;“7”即七园:裕河茶园、北山植物园、南山森林公园、将军石油橄榄示范园、汉王高科技农业开发示范园、滨江公园、广严园(甘肃省唯一宋代古建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都区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温暖湿润,光热资源比较充足,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有各类动植物1300多种,各类中药材1200多种,其中“米仓红氏”、“武都黄连”饮誉中外。有花椒、桔柑、油橄榄等经济林果百余种,其中“大红袍花椒”品质优良,畅销国外;白龙江河谷地带则被专家认为是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地。水资源总量53.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70.62万千瓦时,可开发利用19.53万千瓦时。境内有神奇的万象洞天、朝阳仙洞、水濂瀑布、千坝草原、太白积雪、五凤彩云、六月冰泉、南宋古建筑广严院和红桐河自然保护区等。
武都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雨量充沛,水利旅游资源富足。有“千年药乡”、“千年椒乡”之美称,中药材有红芪、黄连、当归等3O0余种,尤以“米仓红芪”、“武都黄连”饮誉中外,“大红袍”花椒、油橄榄闻名遐尔,建成了花椒、油橄榄、茶叶、核桃、中药材、蔬菜及山野菜、畜禽水产养殖和优质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基地和产品基地。矿产资源富足,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金、铜、铁、锰、磷、白云岩、煤炭、石膏等30余种,储量可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水力理论蕴藏量达70余万千瓦,可开发量2O万千瓦,位列中国四大溶洞奇景的万象洞及水帘洞、朝阳洞,宽阔深邃、气象万千,景色壮观,“六月冰泉”、“太白积雪"、“锦屏叠翠’’、“米仓松涛’’、“五凤古刹”、千坝草原、红土河自然保护区、裕河金丝猴保护区等名胜佳景奇迹,遍布全区,与天水麦积山、甘南腊子口、四川九寨沟遥相呼应。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武都区财政金融稳中有增。面对运转艰难的财政形势,狠抓增收节支和“三保一挂”责任制的落实,全面实现了财政增收目标,确保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兑现了政策性增资。完成财政收入6248万元,其中,大口径考核收入完成5480万元,占本年5286万元的103.7%,增收1125万元,增长25.83%;财政支出18276万元,占年度17973万元的101.7%,增支303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87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121万元,增长19.75%;各项贷款余额1139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745万元,增长20.96%。住宅、教育、文化和旅游消费趋旺。
武都区交通较为便利,现有国道G212线,省道江武路、大姚路、马龙路4条干线公路,跨越境内307.5公里,与县乡公路纵横交错连成网。全区公路里程为3115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66.5公里,其中主干线公路4条308公里,县乡公路24条437公里,专用道7条38.4公里,乡村公路350条2319公里,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目前,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即将投资修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