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概况
-
矿产资源:境内莹石,建筑用砂石,砂质粘土,建筑用岩石分布广泛,储量十分可观。有铜、铁、铅、锌、大理石等多种矿藏,其中铜产量居自治区第二位。
水资源:与北方其他城市相比,本地区具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市内洮儿河、归流河年径流总量7.7亿立方米,洮儿河上游察尔森水库最大蓄水量13亿立方米,年均蓄水量4.2亿立方米。全市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9.4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均径流量7.7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1.67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8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1.1亿立方米。
乌兰浩特市地处地理坐标是:东经 121°50′至122°20′,北纬45°55′至46°18′。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冲积平原,东、西、南三面环水,平均海拔263.6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5.0℃,年均降水量442.6毫米,年均日照2875.8小时,无霜期134天。
2004年,全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5.8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23.1%,第二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同比增长29.6%;第三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9.2%。财政收入完成3.77亿元,同比增长3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161万元,增长5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203元。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工业已经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 “电力、化工、冶金建材、以乳业为重点的家畜产品加工、制药和烟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乌兰浩特市将以两个率先(率先在全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快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总揽全局,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坚持能快就不要慢的发展观,珍惜大好来势,抢抓发展机遇,深入实施 "工业立市、乳业强市、科教兴市、旅游富民、城市化带动、开放促发展、经济民营化" 七大战略,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打造工业大市为主线,着力构建力争在项目建设、对外开放、民营经济、整合内外资源推动大企业上市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大力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不断开创乌兰浩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乌兰浩特机场可起降中型客机,已开通至北京,呼和浩特的国内航线;白阿(白城至阿尔山)铁路纵贯市区南北,有乌兰浩特始发至北京,至长春,松原,至哈尔滨,至大连,至天津,至呼和浩特等直达列车;北京到呼伦贝尔市加格达奇的111全市56个嘎查村中80%通油路。
林业资源:全市有林地面积1.1 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5.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1%。林区和山区多产木耳、蘑菇、猴头、蕨菜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山珍,有沙参、党参、桔梗、防风等多种中草药材,并有飞龙、白天鹅、山鸡、鹿、犴、熊、狍子、黄羊等珍禽异兽。
农畜产品资源:年产粮食稳定在5.5万吨左右,其中优质玉米2.3万吨,水稻2万吨,大豆800 吨。绿色无公害水稻可年产1.5万吨,产品热销北京、上海、天津等许多大中城市。牧业年度牲畜头数15万头(只),以奶牛、肉羊为主。全市目前有奶牛8.5万余头,日产鲜奶350余吨;肉羊存栏6万只,年产优质羊绒 3000公斤,羊毛24万公斤,羊肉80万公斤,皮张6.2万张。
乌兰浩特市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土地资源:全市有耕地 27 万亩,其中水田10万亩,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工业用地充足,有自治区重点扶持的全区20个开发区之一——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1.24平方公里,目前有2.2平方公里完成 "三通一平" ,达到了企业入驻条件。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