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概况
-
武鸣县境四周为低山丘陵,东北部大明山海拔1760米,为北回归线上著名山脉,又为森林宝库,植物多达1400余种。中部为武鸣盆地,海拔约200米。矿产资源丰富,有铁、锰、铜、锌、铅、锑、钨、钼、金、煤等。已开采的有金、锰、钨、煤。盛产烤烟,所产烤烟叶大、香醇、色金黄。西瓜种植历史悠久,远销区内外。城南有灵水,为全国第三大恒温淡水湖,旁多层石,泉水从江底涌出,冬温夏凉,是天然游泳池,已整修扩建,每年冬季全国游泳能手常集此进行冬训。双桥乡伊岭村有伊岭岩,岩洞上下起伏,面积2.4万平方米,洞中游廊曲折,遍布形态各异的石乳、石笋、石柱和石幔,洞外依山筑有民族特色的亭台楼阁。起凤山在城东北,平地突起两峰,如双凤腾空,山下溶洞中特产无目鱼。县境西部还有著名的明秀园,建在河湾之滨,系广西现存最大的园林。
武鸣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日照时数166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武鸣县历史悠久,贤人辈出,史称“首善之县”,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较发达的县份之一。中国壮语以武鸣壮话为标准音。区位优越,物产丰饶,山水秀丽,使武鸣的经济发展得天独厚,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最早对外开放的两个县之一。
近年来,武鸣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成了粮食、甘蔗、木薯等优势产业基地,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广西糖蔗生产基地县、广西木薯淀粉生产大县、广西亚热带水果生产大县;先后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的德国德固赛美诗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制糖、淀粉、建材、造纸、制药、烟叶打叶复烤等工业体系。武鸣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冬暖夏凉、“令人神骨皆仙”的恒温泉——灵水,大文豪郭沫若诗赞“群峰拔地起,仿佛桂林城的伊岭岩,民国两广巡阅使陆荣廷的私家花园——明秀园,还有雄踞桂中南、享有“广西庐山”美称的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依托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武鸣县的旅游业方兴未艾,投资4.5亿元的“花花大世界”、投资5亿元的凤凰城、投资2亿元的灵水“欢乐世界”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建设。
武鸣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县有良好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条件。全县有耕地面积10万公顷,盛产水稻、玉米、黄豆、花生、甘蔗、木薯、水果以及蔬菜等农作物产品,畜禽、渔业也同步发展。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大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广西蔗糖生产基地县及广西木薯生产基地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年发放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猪生产补贴等支农惠农资金7482万元,有效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积极实施“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武鸣示范区”项目,全县粮食总产量3.33亿公斤,油料总产量3.2万吨,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获得中央财政产粮、产油大县奖励。甘蔗产量202.38万吨,木薯产量33.68万吨(折干),水产品产量3.97 万吨,肉类总产量13.27万吨。生猪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全国百强县行列,再次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预计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88亿元,增长6.3%。
2008年武鸣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5亿元,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37.4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44.5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25.6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7年的38.4∶37.0∶24.6,调整为34.9∶41.2∶23.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首次超过第一产业。预计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08.4亿元,增长33.5%;工业增加值完成39.5亿元,增长21%。全年财政收入5.32亿元,增长21.47%,其中县本级财政收入4.088亿元,增长18.45%。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647元,增长25.5%;农民人均纯收入4890元,比上年增加637元,全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武鸣县第三产业发展良好。旅游业持续发展。花花大世界二期工程、财富大道等重点旅游项目顺利推进,全县旅游规模和档次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游客201万人次,增长8.06%,旅游营业收入5500万元,增长5.47%,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2.48亿元。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开工建设全县第一批230套经济适用住房,启动城镇廉租住房建设,龙腾花园、凤起东方、中居·好人家等商住小区陆续建成,县城住房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全县房地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开发建设面积61.48万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销售18万平方米,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电子办公自动化、电子监察系统和政府信息公开系统投入使用,机关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全国第一个新一代农村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投入550万元为边远山区农户、学校等安装了1万套新一代农村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电力通讯、金融保险等行业健康发展。预计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9亿元,增长26.5%。
武鸣县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成效。加强项目用地储备工作,完成平陆工业区、东江糖厂扩建等项目征地525.84亩,收回标营旧飞机场国有土地1393.7亩,有效解决项目用地瓶颈问题。以举办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参加南宁“两会一节”等经贸洽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对外经贸交流合作。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精心组织招商小分队先后到广东、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招商。全年共签订南宁赢创美诗药业有限公司年产600吨氨基酸衍生物和相关化合物、广西武鸣金孟锰业有限公司铁合金电炉技术改造、广西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丝绸生产等项目合同3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协议引资23亿元,增长24%;实际到位内资12.2亿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增长30%,直接利用外资450万美元,增长72%。
武鸣县工业发展基础良好,本地资源型特色明显。主要产业有制糖、淀粉、建材、造纸、饲料、医药化工、矿产加工等。随着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的实施,“环境优美的,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发展战略将顺利实现。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全县县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21家,新增13家,其中亿元企业9家,超千万元企业98家。全县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77.3亿元,增长41%,其中县本级45.8亿元,增长36.2%。工业投资明显加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2.7亿元,增长64%,其中技改投资11.93亿元,增长71.3%。伊岭工业集中区成为我县工业发展主要增长极,进驻集中区的137家企业已有106家建成投产,机械制造、建材、陶瓷、制药、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45亿元,增长82.2%。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