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概况
-
武穴市境内地表水文网密布。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市境西南部和南部边缘。全市流域面积主属长江下游干流区华阳河系,源出北部低山和中部丘陵的梅川、荆竹、大金、戴文义、铁石等河注入武山湖、太白湖汇集东流入华阳河,干流自武山湖经丰收大港至太白湖。流域面积共计953.2平方公里。其次属长江中游干流区蕲水河系,源出西北丘陵的松阳、栗木、百园等山河,向西注入蕲春赤东湖,流域面积126.7平方公里。此外,有马口湖流域面积76平方公里,以及长江武穴段流域面积44.45平方公里(包括新洲水面)。全市现有总水面145.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2.14%。境内地表水文网密布其中湖泊面积37.26平方公里,河港面积9.2平方公里,水库塘堰面积58.9平方公里,长江水面40.31平方公里。现有太白(与黄梅共有)、武山、马口3个湖。境内干流长20公里以上的季节河有4条,即梅川河、荆竹河、大金河、戴文义河,20公里以下的小河7条,此外有丰收、西港、百米、新港等4条大港。
武穴市境内金属矿产有40多种。金属矿主要有铅、锌、铜、金红石。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以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占优势,其次为磷、钾矿,可燃性矿产有煤矿。铅锌矿分布于阳城的湖北垸至下伍一带。余川田庆二及荆竹水库大坝等地亦有矿化点、有益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铅和锌的平均品位较高,为中型矿床。金红石矿分布于南泉、梅川、横岗、太平一带。计有27个矿体。伴生矿物有黄铁矿、磷石灰,地质储量为114.73万吨,二氧化钛的总量4.15万吨。铁矿磁铁矿矿点在龙神寨和芦河蓝家窑。褐铁矿矿点在阳城的骆驼山和石佛寺的破头山,规模均很小。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完成了所有镇区新一轮总体规划和100个村级规划编制任务。启动了镇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了市民广场、广药生物产业园和田镇工业新区等1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城东新区建设顺利推进,19号路、20号路地下管线和路面硬化工程基本完成,5家单位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了武石大道、刊江大道和5号路南段刷黑升级、18号路改造、玉湖路维修、广济大道西段贯通等建设工程,5号路北段和21号路拆迁已基本完成。建设人防工程4000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028盏。交通建设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五级客运站1个,候车亭30个,新增农村客运班线10条。大金至火车站一级公路正在建设。梅川镇、花桥镇等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全市镇处建设项目101个,投入超亿元。深入推进“四城联创”工作,加强了市政设施建设与管护,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行动。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为1万余名寄宿制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698万元,武穴中学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学校创建评估验收,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成效显著。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5个,广济药业被科技部授予“生物医药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龙翔药业、迅达药业入选首批100家全省创新型企业及中小科技型企业成长计划,我市连续六届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繁荣,建成“农家书屋”95家,村级文化站3家,参加全省“七艺节”获多个奖项,文曲戏、章水泉竹艺、武穴酥糖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全市53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9万人次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惠,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加强,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继续对社区居民看病实行医药费“五免六减”,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成功救治黄冈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有力推进。广播电视工作成效显著,有线电视网络入户率全省领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黄冈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责任指标。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第二次土地调查扎实开展,梅川镇被评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外事、侨务工作纳入全省扩权县市范围。《武穴市志》(稿)在黄冈市首家通过评审。市档案馆在全省档案馆安全大检查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老龄、扶贫、保密、对台和铁路经济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市逆势奋进、迎难而上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全力抓发展、保增长、促跨越,全市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蓄势上行、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本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除外贸出口外都已完成。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可突破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亿元,增长21.4%;全口径财政收入10.08亿元,增长22.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亿元,增长25.9%。我们成功承办了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田镇工业新区被省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建农家店50个,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74万台,兑付补助资金708万元,广济商城改建竣工开业。全市新增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金巢建筑装饰公司晋升为建筑一级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横岗山生态旅游区控制性开发规划通过评审,刊江泉塘村被评为全省旅游名村。我市连续三次被评为全省“最佳信用县市”,11个镇处评为信用乡镇,A级以上信用企业达150户。 城投公司新增融资规模1.48亿元,支持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资金达2.4亿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76家企业提供4.1亿元的贷款担保。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5.65亿元,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33.67亿元,增长26%。全市保险机构完成保费总收入3.03亿元,比上年净增8200万元,增长37.3%。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保险行业协会。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近亿元。通信、邮政、烟草等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
武穴市林木类共有林木树种64种,其中用材林48种,经济林16种。乔木主要树种有杨、柳、榆、桑、杉、金钱松、马尾松、银杏、梧桐、八角、茴香、广玉兰、楠木、合欢、苦楝、楠竹、淡竹、荆竹、水竹、桃、李、栗、枣、梅、杏、柿等。灌木主要树种有白栎、毛栗、黄荆、油茶、石榴、野山楂、猕猴桃、山鸡椒、牡荆等。药材类境内出产的中草药品种有132科、500余种,估算总蕴藏量约为630万公斤,其中,大宗药材品种50个。蕴藏量较大的有薄荷药25万公斤以上;木防已、石蒜、马鞭草、虎杖、小青草等均在10万公斤以上;益香草、香附子、茵陈、干姜、陈皮、夏枯草、野菊花等均在5万公斤以上;苦参、乌药、贯众、车前草、丹参、苍耳子、阴行草、箕盘子、亥白、女贞子、水菖蒲等均在2.5万公斤以上。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畜牧畜医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农业小三场改革有序推进。彻底解决了元件厂、梅园活塞等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撤除了盘塘、余川2个公路收费站。启动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35家行政事业单位508项审批进行了清理,取消了67个收费项目。财政四项改革深入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土地收购储备和“招拍挂”出让制度不断健全,全年报批用地3272亩。积极参与鄂京经贸洽谈会、第四届中博会等活动。外贸出口4930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3149万美元。
2009年,武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亿元,增长4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3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3家,比上年净增33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15家,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由上年的23家增加到37家。医药、化工、建材、机械、船舶制造五大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广济药业税收实现1.13亿元,祥云集团销售收入超过28亿元,玉柴配套企业达到37家,市域水泥年生产能力750万吨,船舶制造能力20万载重吨。全年有20个产品被认定为湖北名牌产品、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36.5万吨,水稻万亩示范片通过专家验收。棉花总产1万吨。油菜面积40万亩,总产6.4万吨,万亩高产示范片在全省名列前茅,“接福牌”双低菜籽油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新增万头生猪养殖小区8个,新建千头奶牛场1个,生猪出栏103万头,我市蝉联“全国生猪调出大市”。水产养殖规模突破15万亩,被列为全省水产重点县市。佛手山药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造林2.6万亩,封山护林27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3.6万亩,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市”。投资1.1亿元实施了梅川水库除险加固等10个重点水利工程。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以15家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纵深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气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继续加强,惠农资金直接发放到户。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刊江朱木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单位。市农业局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村级集体年收入过100万元的村7个、过50万元的村11个,刊江梅府村被评为全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先进单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比上年增加479元。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