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概况
-
夏津县历史上工业生产基础薄弱,经过多年努力,尤其近年来,充分发挥了夏津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内涵外延并举,形成了棉纺织、食品、工艺品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大“龙”形产业集群。棉花形成了以华芳、恒华等集团为龙头,集棉花加工、纺织、服装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集群。食品形成了以发达、振兴、永乐、宏源、盛源为龙头的面粉、食品、食用油加工产业集群。工艺品加工已发展到118家,遍布城乡各地。年出口供货值达3.5亿元。造纸业异军突起,项目建设连绵不断,活力十足。工业立县,工业兴县的战略实施,呈现出勃勃生机,取得显著成效。截至到2004年底,全县有规模以上企业达137家,年创利税7.42亿元。优质棉纱、针织服装、绢花、柳条编织品等畅销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夏津的自然景观,以其地形地貌论,地势平阔,坦荡无垠。夏日郊行,一片青葱,极目远望,绿野碧空相接,令人心胸坦荡,逸兴遄飞。冬天,尤其雪后,大地玉砌,万物琼妆,郊行远眺,一览无余,倍显乾坤之廖廓。夏津境内有一条蜿蜒起伏的老黄河故道,今辟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该公园依托黄河故道而形成。位于苏留庄镇的后屯村及雷集镇一带。其间沙丘绵亘,树木葱茂,连绵长达数十华里。当地有“攀树可行二十里”之说。春天桃李争艳,杨柳袅袅,暖风可人,燕语莺声。夏日密树繁叶,遮天蔽日,树间清风习习,树下细草如茵。秋季桃李瓢香,红叶似火,虫声唧唧,鸟雀啾啁。冬季树叶尽脱,枝干杈桠,降雪之后,沙丘玉雕,万树银妆,俨然北园雪原景观。园中有“将台雄风”、“梨园晓月”等人文景观十余处。现多有幕名前来观光、旅游、度假的团体,人们或携音响婆娑起舞,引吭高歌;或漫步林中,吟哦树下,实为人生快。
夏津县属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无显著起伏。总的趋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地面坡降为1/5000—1/8000之间。最高点在城西南赵沟村,海拔34米;最低点在城东北陈屯洼,海拔23.5米,高差10.5米。境内中部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陈公堤,将全县分面堤上和堤下两部分。堤上海拔在26.5—32.5米,堤下海拔在23.5—28米之间。堤上、堤下高差为3米左右。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黄河主流、支流流经本县,大改道有六次之多,决口达千余次。这是塑造本县微地貌形态的主要因素。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沉积,形成呈南西—北东向展布的高地、坡地、洼地相间的地貌景观。堤上西以陈公堤为界,东至马颊河,面积449.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6%;堤下东以陈公堤为界,西至卫运河,面积422.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4%。黄河泛滥,决口改道时所产生的河床沉积,河漫滩沉积,决口岐流堆积形成了本县微地貌地形。
夏津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棉花、小麦、谷子、大豆、地瓜、花生等,尤以棉花见长,素有“棉都”“银夏津”之称。夏津植棉历史悠久,自元朝引种棉花,至明朝洪武24年(公元1391年)即人均植棉2.05亩,清末民初棉田占耕地的70%以上。解放后,农业水平迅速提高,棉花生产又有新突破。1956年全县植棉面积达50.3 万亩,总产达28.5万担,列山东省之首,1986年农牧渔业部确定夏津为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棉花出口基地县。1987年棉花总生产101万担,居全国第二位,人均贡献列全国第一名。1995年被评为全国棉花百强县,列54位。
2007年,全县综合实力实现“四个大幅增长”和“三个显著提高”。“四个大幅增长”,即:GDP大幅增长,全年实现88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实现总收入3.5亿元,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亿元,增长16%;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302处,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增长31.7%;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增长12%,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增长14%。“三个显著提高”,即: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1.8%提高到4%;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显著提高,增加了20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均翻了一番。
2000年,夏津棉业有了更大发展,在一些产棉大乡或大镇,田地里几乎全是棉花,随着产棉量的不断提高,夏津人自己的抗虫棉科技也不断发展,自行研制了多种抗虫棉品种,使夏津棉业更进一步的发展。2004年棉花总产6.09万吨,粮食总产16.22万吨。林果业也是夏津一大支柱产业,盛产苹果、梨、桃、杏、葡萄、山楂等近百个品种。夏津大杏有62个品种,品质优、产量高。味道甘酸,营养丰富,颇受各地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桑椹个大饱满,汁浓味甘,为同类中之上品。因此,夏津夙有“杂果之乡”的美誉。黄河故道逶迤蜿蜒贯穿夏津,沙丘连绵,植被丰茂,四时景色宜人,且有“将台雄风”“梨园晓月”等十余处景点,使游人流连忘返,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2004年全县果品总产量10.00万吨。近年夏津畜牧业有较大的发展,重点在牛、羊、猪、鸡的养殖上有突破,实行规模养殖。出现了330余个养牛专业村,15000余个养牛专业户。有近千人常年从事牲畜贩运。2004年大牲畜存栏量达28.41万头,羊36万只,生猪存栏26.12万头,家禽总量900万只。2004年畜牧业总产值3.1亿元。白玉鸟是夏津特产名贵观赏鸟,体态俊美,鸣声婉转,远销京、津、苏、沪、杭等地。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