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概况
-
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0.2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18.6%、20%。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5元,同比分别增长10.5%、24%。农村支柱产业是建设新农村的支撑。夏邑立足本县资源优势,以工业化思路培育农村支柱产业,带动培育了食用菌加工、木材加工、棉花加工、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夏邑县境内有清凉山、三里固堆、姜仁固、崇光寺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和商汤祷雨处遗址。战国时期筑就的城湖,拥有3000亩水面,如今已改造成集水产、商业、旅游于一体的“天龙湖公园”。湖内盛产鲫鱼、蒲菜。全县拥有农机、工业品、农资、粮油等10多个商品批发市场,是豫、鲁、苏、皖结合部重要的物资商品集散地。夏邑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优质苹果基地县、秸秆养牛示范县、瘦肉型猪基地县、山羊板皮出口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和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夏邑工业已形成以酿造、油漆、化工、铸造、电缆、食品、建材、机械、粮棉、木材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夏邑是全国四大石棉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丝织地毯、抽纱刺绣生产出口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
夏邑县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且充沛,是国家小麦、棉花生产基地县。优质山羊板皮、小磅牛皮产量出口居全省前列。 夏邑泡桐、蚕茧、桐木产品、丝织地毯、抽纱、刺绣远销东南亚、西欧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夏邑县工业发达,已形成以纺织、油漆、酿造、皮革、食品、化工、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夏邑还是全国石棉四大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华夏石棉第一县。荣获国际金奖的“大富豪”系列酒名杨中外。
夏邑县有果树、良种、蔬菜、养殖等科研机构15个,科技人员4300多人。几年来,全县共组织实施科研计划项目147项,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150多项、创科技成果48项。有各类学校642所,其中中专3所,高级中学7所,初中65所,小学567所,在校学生26.85万人。全县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艺表演团体等机构。 全县有卫生机构33个,卫生技术人员2652人,拥有病床位1925张。夏邑体育工作成绩显著,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
夏邑是“全国流通体制改革试验区”和“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特别试验县”,享受国家和省地赋予的多项优惠政策。 夏邑县城市建设发展较快,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城区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膨胀到近15万人。城市道路宽阔、花草遍地、绿树成荫、城市功能齐全。农机、农资、粮油等2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群已初具规模。
夏邑县曾先后成功的举办了“孔子祖籍文化学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儒商现象与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落叶果树研讨会”、“中西部县城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国内会议,并多次在沿海发达地区举行招商引资会议。近几年来,引进县外资金数十亿元,一大批外来投资项目在夏邑建成投产。第四届孔祖文化节开幕“弘扬孔祖文化、扩大经贸交流、促进合作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孔祖文化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5月15日在孔子的祖籍所在地夏邑县开幕。夏邑县是孔子的祖籍所在地,孔子六世祖由夏邑奔山东,孔子曾多次回乡祭祖、考察殷礼,后人在县城北六公里处立祠以作纪念,取名“还乡祠”。
夏邑县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十分优越,距京九、陇海铁路交叉的黄金十字架仅40公里,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310国道、商宿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遍及城乡。县城及24个乡镇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已与全国并网运行。县内电力充足,由华东、华中两大电网同时供电。公路总里程372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5.5公里。有省道3条,全长76公里,县乡道全长296公里。桥梁73座,1770延米,乡公路晴雨畅通。664个行政村通汽车。北部有陇海铁路12公里,县辖内设有周楼、杨集、2个火车站。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