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概况
-
2009年西峰区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8.21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实现增加值6.07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实现增加值3.44亿元,比上年增长42.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省以下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工业实现11503万元,比上年增长0.5%;集体工业实现1572万元,比上年增长34.7%;股份制工业实现8763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实现12539万元,比上年增长1.8倍。按行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3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2倍; 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161万元,比上年下降17.7%。13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总产值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39.9%,产品销售率为98.5%。实现利润总额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实现税金0.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全年生产铁合金1760吨、中成药205吨、果汁及果汁饮料23600吨、白酒242千升、自来水667万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6%、16.5%、5.3倍、26.0%和73.7%。
西峰区现有专业剧团2个,影剧院1个,文化馆2个,图书馆2个,博物馆2个,画院1个,文化站8个,农村图书文化室98个,农家书屋100个,露天剧场21个。广播电视覆盖率94.94%,城区有线电视覆盖率94.8%。组织开展了万人长跑赛、广场文化周活动优秀节目汇演、“和谐庆阳”群众文化展演、灯谜灯展、社火调演、秧歌大赛、健身操大赛、元宵节社火会演、灯谜游园、“三下乡”、“四进社区”等13项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群众30多万人。在2009’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期间,展出各类民俗文化产品5万余件。组织香包营销公司、生产大户参加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四届甘肃省文化产业博览会、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十九届西部贸易洽谈会等17次大型节会,销售各类民俗产品8.25万件,销售110万元。完成了唢呐艺术、民歌、香包绣制、剪纸、西峰泥塑、荷花舞等10个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登记到不可移动文物点142处。
2009年,西峰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和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保民生、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以“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方向,全力实施 “12345”城镇化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重大项目、民生改善和改革创新三个主题活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总体目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31亿元(石油2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7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37.21亿元, 增长18.5%,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43亿元, 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1∶53.7∶35.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849.9元,不含石油工业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110.5元,按12月底汇率6.8282折合1920美元。
西峰区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1421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南北呈一扇形,长约47.7公里,东西宽约34.8公里,以董志、彭原两乡镇为中心的董志原,原面完整,地势平坦,素有“陇东粮仓”之称,是全国最大的黄土高原区。气候为半干旱大陆气候,年日照总时2400--2600小时,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0℃,年无霜期160--180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西峰区2009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2.21万亩,比上年增长0.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45.75万亩,比上年增长0.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32.23万亩,比上年下降1.0%;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为4.23万亩, 比上年增长21.9%。粮、经、饲比例由去年的5.6∶4.0∶0.4调整为5.6∶3.9∶0.5。全年粮食总产量完成 12万吨,比上年下降0.7%。其中:夏粮总产4.39万吨,比上年减产0.35万吨,下降7.4%;秋粮总产7.61万吨,比上年增产0.27万吨,增长3.7%。在秋粮中玉米产量4.02万吨,比上年增长22.0%,全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播种面积5.06万亩,比上年增加1.92万亩。持续春旱致使冬油菜、蔬菜及瓜类普遍减产。油料产量完成1.26万吨,比上年下降11.3%;蔬菜产量12.21万吨,比上年减产7.14万吨,下降36.9%;瓜类产量5.38万吨,比上年下降25.2%。林果业: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0.7万亩,累计达到3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林产品产量1459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核桃产量600吨,比上年增长1.7%;花椒产量209吨,比上年下降12.9%;其他林产品产量 650吨,比上年增长18.2%。当年出售树苗3300万株,比上年增长1.1倍。果园面积累计达到23.91万亩,果品总产量11.80万吨,比上年增长55.9%。其中苹果产量11.2万吨,比上年增长59.3%。畜牧业:年末大牲畜存栏1.76万头,比上年增长2.9%。其中:牛存栏1.64万头,比上年增长3.8%,出栏0.7万头,比上年增长9.4%;猪存栏5.36万头,比上年增长7.6%,出栏4.97万头,比上年增长8.3%;羊存栏9.94万只,比上年增长3.1%,出栏3.4万只,比上年增长8.6%。肉类总产量5328.73吨,比上年增产447.63吨,增长9.2%,牛奶产量1000吨,禽蛋产量569.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6.7%和5.3%。
西峰区有栽植黄花菜的传统,而独特的地域和自然条件,使这里生产的黄花菜色泽亮黄、肉厚味醇、营养更为丰富,品种具全国同类产品之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远销欧美,东南亚和港奥台地区,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目前全区栽植的品种有马兰黄花和线黄花,其中以叶宽、根系发达、花蕾长、肉质厚的马兰黄花为主栽品种,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黄花菜主要分布在彭原、显胜、陈户、什社等乡,其中以彭原乡栽培面积为最大。多年来农户只习惯于在庄前屋后、田边地埂零星栽植,面积小,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上世纪80年代,黄花菜繁殖、丰产栽培和系列加工被列入科研课题,1984年西峰的黄花菜被外贸部誉为"蓓蕾牌"西北特级金针菜,并颁发了出口产品荣誉证书,到了九十年代,农业部门开始引导农户从事产业开发和规模经营。2002年,庆阳市将黄花菜规模发展作为特色产业之一,积极争取"国家特产经济开发中心"立项,为全市产业开发提供项目上的支撑和政策上的保障。
在西峰区发展的20年中,烤烟一直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试种烤烟以来,全区累计种植烤烟45万亩以上,烟农直接收入达到3亿多元,实现财政收入4500多万元,被农民称为"黄金叶"。目前,全区已形成的烤烟千亩村11个,百亩组24个,5亩以上的大户稳定在2000户左右,这一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致富项目在全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特别是肖金镇的芮岭、老山、贺咀、米王、南李村,显胜乡的下刘、岳岭村,什社乡的李岭、文安、新庄、永丰村等,把烤烟作为他们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来抓,促进了烤烟产业的发展,面积稳中有增,逐步形成了全区的产业基地。西峰烟叶产品外观色泽桔黄,燃烧性能好,出丝率高,在全国烟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试种烤烟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烤烟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烤烟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了较为娴熟的生产技能,生产出的烟叶已成为卷烟工业的优质填充料,在一些烟厂享有较高的声誉,烟叶销路顺畅,供不应求。集种植、加工、贮存、包装、运输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已形成。
西峰区2009全年投入科技三项费153万元。新选派科技特派员39名。开展各类科技培训540多期,受训群众60000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村47个,科技示范户3779户。引进各类新品种、新技术149种(项)。培育果产业科技示范户300多户,选聘技术指导员40名,举办果农培训班4期,3000多人。实施以支柱产业开发为主的科技项目26项,其中科技服务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项,农业科技项目17项、工业项目1项、社会事业项目7项,共计投入经费123万元。与中国科学院、甘肃农科院、陇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项目31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40多条。引进航天瓜菜新品种13个,建成了两所现代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
西峰区2009全年新建项目实施学校17所,续建项目实施学校5所,建筑总面积11.5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2.7亿元。其中:楼房续建7幢,新建24幢,新建平房及厕所16栋。组织开展了中学教师语数外三科优质课竞赛、小学教师语文、数学优质课竞赛、中小学教师论文评选、中小学教师自制教具评选等各类活动17科次。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2564.9万元,免除4.47万名学生学杂费,为中小学装备图书3万册,教学仪器9578台(件),购置新型课桌19000套。全年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了7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75%以上。小学毕业生平均双科合格率达到80.5%。普通高校录取2532人,录取率60.3%,二本以上进线人数643名,进线率22.1%。全区独立高中、完全中学、职专、独立初中、九年一贯制、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81.5%、76%、78.9%、96.4%、96.4%、87.1%、98%。辖区内共有各类学校200所。其中大专院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成人高等教育学校1所,中学28所(其中:独立初中13所,完全中学9所,高级中学2所,一贯制中学4所),普通小学12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46所。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7398人,其中专任教师6726人,在校学生93230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