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荣概况
-
200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92万元,比上年增长19.7%;财政总收入达到36156万元,比上年增长18.3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86元,比上年增长10.4%。 工业经济转型加快,在发展煤炭支柱产业上,连续三年百万吨死亡率为零。并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煤炭的产能和安全水平。重点对唐山沟和甘庄两座煤矿进行了技术改造,年生产能力将分别由原来的60万吨和45万吨提升到120万吨和75万吨。二是在发展地面非煤支柱产业上,首届中博会签约的5万千瓦风电项目已完成投资1亿多元,预计2008年底可并网发电;华能新能源公司正在沿该区长城一线进行测风,拟投资10亿元建10万千瓦风电项目;天源、光华矿业铁粉加工项目已进入试生产。三是紧紧抓住区被省确立为循环经济试点县区的有利时机,探索和着力推进资源型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建成了以荣和石墨电极、和合还原铁、恒晟镁渣砖为主的循环经济试点项目。
全区已形成了以煤炭及煤炭加工、建材、化工为主的工业经济;以小杂粮种植加工和畜牧养殖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同时以商贸、餐饮、运输业、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有了良好开端。区址建设初具规模,主干道、给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联网成片。实施“农业立区、工业强区、开放富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五大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对新荣区境内的“边墙五堡”德胜堡、镇川堡、宏赐堡、镇虏堡、镇河堡以及茶马互市遗址,蕴含着厚重的古代军事文化、民族融合发展文化和边关通商贸易文化。按照国家长城保护法规进行了有效保护,对得胜堡进行了修复,成立了长城古堡文化研究会。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古堡文化,以得胜堡群为代表的边塞古堡文化品牌,提升大同整体文化实力,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崛起。
新荣区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储量的有煤、石墨、玄武岩、辉绿岩、紫砂页岩、石英砂等。其中煤田面积达82平方公里,划归的地质储量为2.09亿吨,可采储量为0.9亿吨,是山西省重点产煤县(区)之一。全区土地资源丰厚,总面积为150.9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50万亩,林地面积为47.9万亩,草地面积为20万亩。全区水资源比较贫乏,且分布不均。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加工和运输业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全区拥有各类企业7965个。其中,区营企业27个,乡(镇)企业7938个,投资亿元左右的大型企业有上深涧煤炭集运站、工农化肥厂、水泥厂等。全区主要工业产品有53种。
新荣区属黄土丘陵区,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山脉有:采凉山、马头山、雷公山、弥驼山等。季节性河流主要有:北部的涓子河,中部横贯东西的淤泥河,东部纵贯南北的饮马河、万泉河。境内的破鲁、堡子湾和郭东盆地,平均海拔1178一1724米,是本区的主要产粮区。全区东西横跨53公里,南北纵越31公里,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
新荣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短暂较热,秋季温润凉爽,冬季漫长寒冷而少雪。光照充足,温差较大,年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均无霜期115天左右。因无霜期短,农作物主要以谷子、莜麦、豆类、山药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籽等。近几年来,随着日光温室、暖棚的建立,本区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畜牧业主要以饲养牛、羊、猪、鸡为主。
充沛的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宽广的坡地资源,是发展小杂粮基地的理想之地;铁路、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坚强支撑;新荣区区址依山傍水,商贸流通活跃,通讯网络发达,金融机构健全,饮食娱乐服务齐全,是居家、创业的理想之地。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