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概况
-
从2006年开始,秀峰区为繁荣街区经济在正阳步行街开展的“正阳欢乐谷·周末看台”,从一开始,就深受老百姓欢迎。每场演出都吸引了上千中外游客和市民驻足观看和互动。节目主要以时尚前沿休闲新悦为主体,同时,把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激情碰撞,古典风韵与新悦节拍完美交融,羸得了众多青年观众的青睐。如“街舞PK”、“动漫先锋”、“超级舞者”等时尚表演最为年轻观众喜好,是唯一展示桂林时尚、休闲文化的舞台,同时也是桂林市老百姓自我展示和娱乐的舞台。这项活动还吸引了柳州、南宁等外地的青年参与。 经过秀峰区的努力,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业余文艺团爱艺合唱团获得了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中国厦门)铜奖;民政局自编自演的《假外婆》和九岗岭社区选送的《漓水谣》双双荣获第三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银奖;文化馆的彩调剧《王三新传》获广西“八桂群星”文艺创作比赛二等奖。首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上,顾问团成员创作的现代桂剧《砸锁》获得过本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第一名。2004年开始的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评选,桂林市的三个“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部花落秀峰。
秀峰区是全市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的中心区,是全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区位优势突出。按国际标准设计、建设的中心广场和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人造九天银河大瀑布,已成为展示桂林国际旅游明珠和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主要城市标志和重要旅游通道。围绕中心广场,中山中路、解放东、西路、十字街、正阳步行街、依仁路等路段勾勒出全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带,这一地带建有微笑堂商厦、八桂大厦、桂林大世界、文化大厦、王城商厦、小香港地下商城等多家大型商业购物中心,沿线商贾云集、旺铺鳞次,各具特色的健身美容中心、美食城、酒吧迪吧、茶艺茶庄等休闲娱乐场分布辖区各处,构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休闲购物天堂。
在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官桥自然村有个是目前桂林市最大的自然村级文化室,很难想象,这个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米,集休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自然村文化室,在一年前还是一个乱石滩、荒草沟。那年,村民自筹资金120多万元硬是将这块“荒坡地”建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在文化内设有宣传栏、黑板报和村文化活动展示栏,摆放各类书籍达3000多册。此外,还增设了村阅览室、村活动室、村综合活动室等3个工作室。秀峰区以“繁荣文化事业,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文化事业建设原则,不断整合资源,完善社区服务配套设施。特别是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和实施后,秀峰区进一步从政策层面上确保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石。秀峰区先后投入220多万元,建成了区文化馆和18个社区、36个乡村文化室,还为各社区(村委)配置了图书室、健身器材和增设了室外文体设施。如九岗岭社区不仅有室内文化活动室,现又修建了九岗岭社区文化广场;另外还有新华村、筌塘村、敦睦村等自然村先后建起了戏台和篮球场。秀峰区文化馆2007年上半年就接待5万人次,开设舞蹈、声乐、古筝、彩调、小品、作文、日语等培训班31个班次,成为我区机关、企业、社区、乡村的文化辅导、健身娱乐的集结中心和培训基地。在逐步完善群众文化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每年定期组织辖区18个社区和自然村的文艺骨干进行辅导培训。目前,共有社区、乡村业余文艺队伍近40支,是社区文化活动和乡村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
秀峰辖区风景名胜星罗棋布,有如诗如画的漓江、桃花江蜿蜒穿流,有驰名中外、享有“大自然迷宫”之称的著名风景区芦笛、独秀峰、西山、隐山、甲山千年荷塘等自然景观与宋代古南门、明代藩王府第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碧波荡漾,宛若翠玉镶嵌其中,夜游两江四湖更可谓国内夜间旅游景点的顶尖极品。旅游服务设施齐备,大宇大饭店、漓江大瀑布饭店、榕湖饭店等数十家星级豪华宾馆是四海宾朋理想的下榻之地。同时南临汽车总站,北通火车始发站,西靠两江国际机场,交通通信便捷通畅。
秀峰区的工业经济也在改革中稳步增长。几年来,他们完成了红星食品添加剂厂、明胶厂等多家区直属企业的体制改革工作,完成了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了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从1999年以来,全辖区累计投入技改资金就达3100万元,完成产品创新和升级换代项目1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年增幅均达10%以上,实现税收从1998年的787万元增长到2001年的1448万元,3年增长了83.99%。今年1至9月,规模以上企业已完成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5.43%;规模以下企业完成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近几年来,他们建立了农业示范基地11个,引进各类新品种110个,引进新技术8项,优质谷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5%以上,初步形成了水产、家禽、生猪、莲藕、花卉苗木等5大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200元以上,2001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481元。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使秀峰区的财政收入增长迅速。1998年,该区的财政收入仅3850万元。自1999年以来,该区的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达32.43%,2001年达到了8942万元。今年头9个月,全区财政收入已达7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全年的财政收入可望突破亿元大关。
改革开放以来,秀峰区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商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食品添加剂、包装为主的多种门类和产品系列;农业拥有水产、花卉等六大支柱产业。在二十一世纪到来之际,秀峰区将继续发挥中心城区的优势,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抓住中国入世、西部大开发、桂林市大规模城市改造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旅游业、观光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把辖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生活富裕、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现代国际旅游名城的新城区。
秀峰区认真落实“兴三强二优一”产业结构调整思路,进一步优化了辖区的经济结构,三个产业均获得稳步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对区财政的贡献率目前已占到全区财政收入的70%。 近几年来,秀峰区党委和政府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促进城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来抓,提出了“商贸富区、工业强区、科技兴区”的发展战略和“兴三强二优一”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并全力抓好落实。他们根据本区的区位优势,把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政策和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引导和扶持,使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目前,全区已有民营企业552家,个体工商户3200多个。今年头9个月,全辖区仅区属商业服务业完成营业额就达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95%。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