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概况
-
西秀区文化广播事业健康发展,以繁荣和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实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根本任务,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全区电视人口覆盖率94.02%,广播人口覆盖率90.1%。体育工作成绩喜人。全民健身广泛开展,举办了第五届青少年三人篮球赛,第三届西秀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承办全省第二十届“钓协杯”钓鱼比赛和全区第一届农民运动会“五新杯篮球赛”等。卫生事业紧紧围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全区共收治门诊病人2249077人次,住院病人76354人次,全年完成脊灰疫苗33638人次,接种率94%;完成乙肝疫苗32771人次,接种率92.4%;完成甲肝疫苗4415人,接种率90.68%。
2009年西秀区实现生产总值75379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3549万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2684万元,同比增长2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7564万元,同比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15.1:30.8:54.1。2009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87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12%,其中:农业产值87528万元,同比增长1.28%;林业产值1459万元,同比下降7.11%;畜牧业产值65633万元(畜牧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2.82%),同比增长9.8%;渔业产值154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28%。全年完成粮食总产量21.78万吨,同比下降0.55%,其中:西秀区19.17万吨,同比下降0.78%。其中:夏粮总产量1.39万吨,同比下降0.46%。秋粮总产量20.39万吨,同比下降0.56%。
西秀区交通发达、便捷,是贵州中西部交通枢纽,贵昆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和清镇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军民两用黄果树机场,形成航空、铁路和公路协调发展的交通网络。西秀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水文资源。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前来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2009年西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3875万元。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企业474940万元,轻工业企业188935万元;完成增加值166612万元,同比增长33.41%,实现销售产值623784万元,产销率为96.3%,其中:西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0814万元,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企业65937万元,同比增长30.37%,轻工业企业9845万元,同比增长30.22%;完成增加值75782万元,同比增长29.32%;实现销售产值292647万元,产销率94.1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226万元。2009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812万元,同比增长110.4%,其中:西秀区26479万元,同比增长47.4%,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043万元,同比增长16.7%,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74199元/人, 同比增长46.8%,房屋建筑面积58.38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4.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43%。
西秀区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区,是贵州西线旅游中心,早在1985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周边环绕国家级四大风景区:西行45公里有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及天星桥景区,南行27公里有"水上石林"龙宫,东行65公里是"高原明珠"红枫湖;北行157公里有"天下第一洞"织金洞。全区自然风光弘富,人文景观别致,民族民间风情多姿多彩,被誉称为"旅游线上的明珠"、"蜡染之乡"、"地戏之乡"、"屯堡文化之乡"。
2009年,西秀区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区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有序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切实履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完成通乡油路62.49公里,组织实施通村公路140.2公里,实施通村公路桥梁236.43延米,农村公路养护好路率达到71%以上。抓好七眼桥至千峰山通乡油路改造工程、青挖公路七公里至可瓦坡上田煤矿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完成了旧州至黄腊、紫云板当(茶叶哨)至杨武(西秀区段)、龙宫至镇宁江龙(西秀区段)三条通乡油路扫尾工程。年末全区拥有民用车辆24986辆,比去年增长23.8%,其中:载客汽车18439辆,同比增长28.5%,普通载货汽车5647辆,同比增长12.3%,个人汽车18030辆,同比增长29.7%。辖区公路客运量3647万人,同比增长16%,客运周转量9204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4%,全年公路货运量685万吨,同比增长13.04%,货运周转量3489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5%。邮电通讯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邮电通讯营业收入37493万元,同比增长4.16%,完成报刊期发数16.13万份。年末拥有固定电话264335部,同比上升73.89%,移动电话587129部,同比增长55.62%。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40279户,同比增长20.27%。
西秀区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2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3%,消费性支出9429元,同比增长6.2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33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8%。劳动保障方面: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860人,其中完成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33人;完成“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就业转失业同比增幅为4.22%;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3890人,统筹兼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完成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22810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22545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2244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149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14333人。抓紧抓好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进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西秀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末区属各级各类学校260所,在校学生12.35万人,毕业生2.74万人。2009年西秀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1.39%,小学女学龄人口入学率91.95%,小学在校生辍学率0.22%,小学毛入学率107.0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97.54%,初中在校生辍学率2.92%。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强化科技体制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全区拥有科技活动机构24个,从事科技活动人数200人;全年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38个,投入科技三项费用资金1204万元。
2009年西秀区完成植树造林9533亩,同比下降13.83%,迹地更新816亩,同比增长20.53%,零星植树80.45万株,同比下降60.91%。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2009年,全区生猪存栏28.87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7%;大牲畜存栏15.25头,比上年同期下降2.93%;牛存栏13.59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2.64%;羊存栏0.23万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5.48%;家禽存栏238.78万羽,比上年同期下降4.46%;出栏生猪31.16万头、牛2. 23万头、羊0.16万只、禽422.9万羽,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21%、9.15%、16.86%、17.26%;肉类总产量3.66万吨, 其中:猪肉2.69万吨、牛肉0.259万吨、羊肉0.0027万吨、禽肉0.695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78%、9.12%、6.28%、12.5%、8.52%;禽蛋产量6558吨、水产品产量1287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4%、12.89%。畜牧业已成为我区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支柱产业。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