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概况
-
宣恩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主要景观有:酉水河风景区:从源头白水河顺流而下,有如亲临“三峡”之感,白水孔、一天门、鸳鸯峡、月亮岩、将军山等景点,令人心旷神怡。贡水河风景区:3100亩的双龙湖水面,山水交映,美不胜收,乘坐游船、游艇环绕一周达50余公里,可观赏到仙人洞、三仙洞、天门洞、鹰潭峡、五窑峡、羊角峡、展翅峡、隔人峡、火烧堡、油茶峡、缤纷崖、跃马崖、莲花池、青龙山、腾龙山、鬼城堡等景点。梨子坪凉风洞也传说真龙曾现身。长潭河七姊妹山景区:景区内七峰排列,疑似仙女下凡,数以百计的大小景点装饰着整个七姊妹山系,世界著名的孑遗和观奇赏植物珙桐,宜人的森林风光,千姿群峰,谷峡幽深,是人们探险寻幽、观奇登山和避暑的理想之地。
宣恩县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共有大小河溪121条,总长度537.65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4条,河长在10公里以上的21条。以中部的龙崩山为分山岭,形成相对独立的南北两大水系四条大河,北部贡水、鸡笼洞河流归清江,南部酉水、头坪河流进沅江,汇入洞庭湖。多年平均降水总量42.01亿立方米,为全国人平水量的2.5倍。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的理论蕴藏量为27.0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为20万千瓦以上。到2002年已开发利用3.8万千瓦,分别占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利用量的14.1%和19.0%。
宣恩县动植物资源丰富。木本植物220属10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一级2种,二级48种,三级58种。两栖、脊椎动物166种,两栖爬行动物33种,鸟类68种,哺乳动物6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二、三级动物共23种,在植物资源中,用材林树种153种,木本油料经济植物30余种,木本饮料香料经济植物30种,木本药用植物40余种,木本淀粉经济植物30种,木本果类经济植物40种,木本纤维类植物100余种,木本花卉类植物50余种,可供药用的植物共785种。桐油、茶叶、生漆、五倍子是本县的传统名产品,“宣恩早”蜜柑曾获全国宽皮柑评比第一名。
宣恩县发展特色农业。走“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之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长潭河低丘岗地开发,实施高罗土地整理。加快宣南灌区高沙片区工程建设,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长治”项目忠建河上游治理和卸甲坝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成沼气池8000口,解决1.77万人饮水安全;建成通乡油路22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80公里、通村公路108公里。加快城镇建设。基本完成旧城改造工程。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基本完成兴隆大道西端道路、农芋大道至党校连接线道路和工业大道建设。启动县行政服务中心、县交通局、县公安局等单位办公楼和人民广场建设。完成县人武部、县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办公楼建设。启动贡水三桥至龙洞大坝两岸双向景观路、贡水一桥至风雨桥段苗俗步行街、教育局临河公园建设。启动县城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县城绿化等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
宣恩县农村产业结构为“南果、北茶、高山药”的格局,除烟叶作为常规产业外,各乡镇均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重点发展的产业,其中南3乡镇,包括沙道沟、高罗、李家河,产业特色是贡水白柚、柑橘;北3乡镇的万寨、椒园、晓关建成了贡茶经济带;珠山、长潭河、椿木营3个乡镇则以药材种植和反季节蔬菜为富民产业。 目前,县茶叶产业总面积达到7.5万亩。2007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1万亩,其中贡茶经济带涉及的3个乡镇占90%左右。在以贡水白柚、柑橘、黄金梨等为主的水果产业方面,全县生产总面积达到8.6万亩,去年新发展的6000亩水果基地中,南3乡镇占75%。椿木营等高山乡镇,以中药材、反季节蔬菜为主导产业,其中发展竹节参2107亩、木瓜1.95万亩、百合80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1.5万亩。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给农民提供技术、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服务。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家,2007年新增昌臣茶业、武陵中药材、山利农业、阳光蔬菜4家规模企业。永丰食品和湖北松乐两家企业成为省级农业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州级农业重点产业龙头企业达到7家。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各种协会已发展到33家,带动农户1.35万户。已发布黄金梨、贡水白柚、皱皮木瓜、竹节参等10个省级地方标准,实施了高罗贡水白柚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和万寨贡茶、椒园黄金梨两个州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6家,11个产品获得农产品“三品”认证,伍家台贡茶、黄金梨两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
宣恩县矿藏资源门类较为齐全。已初步探明30余种,占全州已发现矿产资源60种的二分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地质预测储量为4170万吨,可开采250万吨;石灰石,分布广,矿体全部裸露,储量为9650万吨;硫铁矿,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此外,还蕴藏石油、铜矿、硒矿及优质重晶石、白云石、硅石、菊花石、冰洲石和古生物大物大理石等。
宣恩县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县境东南部、中部和西北边缘,横旦着几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岭,形成许多台地、岗地、小型盆地、平坝、横状坡地和山谷、峡等地貌。武陵山脉横亘延伸,形成西北边界第一大主峰一羊头山,海拔1605.8米;支脉沿东北,经恩施市石灰窖延伸到本县的长坪、椿木营,形成椿木营高原,构成全县制高点。余脉沿湘鄂边界的八大公山,经一天门、鸡公岭、万岭山、东门关、自西向东凸起,将境内分成南北两部。全县最高点火烧堡海拔2014米,最低点(贡水与清江汇合处)海拔356米。宣恩县城海拔510米。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全县总面积的25.69%,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7.12%,800米以下低山占27.19%。
宣恩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15.8℃,无霜期294天,年降水量1491.3毫米,年日照时数1136.2小时。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温不足,年均气温13.7℃,无霜期263天,年降水量1635.3毫米,年日照时数1212.4小时。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冷凉,冬长夏短,易涝少旱,年均气温8.9℃,无霜203天,年降水量1867毫米,年日照时数1519.9小时。
水电产业作为宣恩县第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全省第一个实行“水资源有偿转让”的县市。目前,共50万千瓦可开发水电资源均“名花有主”,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完成酉水、贡水两大流域的开发,总装机量达到35万千瓦,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4000万元。水电、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三大支柱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9亿元,增长23.4%;工业增加值3.5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5.2亿元,工业增加值1.77亿元,税金总额2800万元。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