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概况
-
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铝、稀土、大理石、石灰石等30余种。现探明煤储量2.6亿吨,煤质优良,煤种有气煤、肥煤、天然焦等;石灰石储量9亿吨;脉英石1000万吨;磷3.2亿吨。地下水资源已探明2.5亿立方米。农副土特产品众多,盛产花生、核桃、板栗、冬枣、石榴等。
薛城区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南北方植物基本都能在此生长。薛城四季分明,冬季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春季偏南风较多,若有较强冷空气南下,还会造成强降温或冷霜冻;夏季天气炎热,湿润多雨;秋季气温明显下降,降水骤减,多秋高气爽天气。年均日照2005.1小时,历年平均气温14.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6.9℃;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8℃。07年降水量970毫米,年降水量最高为1317.0毫米(2003年),最低为527.6毫米(2002年)。年平均降水日为70.5天(含降雪),平均降雪日数10天。气压平均为1011.8百帕。年平均风速2.1米/秒,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12%。薛城自古以来就没有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享有“十年九丰收,收一年吃九州”的美誉。
全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48.5亿元,增长22.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6%、29.1%和15.6%,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0.6∶55.9∶3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6亿元、利税7.9亿元,分别增长30%和76%。非公有制经济注册资金8.5亿元,纳税额1.8亿元,增幅均在30%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3.1亿元,增长65%。全区总财力达到3.13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2.28亿元,同口径增长43.2%。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7.17亿元和5.6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除进出口总额外,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是1999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薛城区区位交通密度为全国前列。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辖区有“三纵三横”6条省道和国道穿境而过,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均在薛城设有出入口,特别是京沪高速铁路2011年建成通车后,从薛城到北京、上海均只需2个多小时;周边200公里半径内有济南、徐州、连云港、临沂4个机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港口、年吞吐量400万吨的枣庄(薛城)港即将建成通航,人员往来、货物运输极为便捷。全区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256公里。特别是枣庄市委、市政府搬迁薛城的顺利实施,为薛城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使薛城成为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黄金宝地。
薛城区属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水系。河流多发源于本区东部山区,河流流向由东向西或由北向南,分别注入微山湖和大运河。有薛城大沙河、新薛河、小沙河、周营大沙河等主要河流17条,总长175公里。其中,蟠龙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687亿立方米,拦蓄能力1200万立方米;薛城小沙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08亿立方米,拦蓄能力60万立方米;周营大沙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16亿立方米,拦蓄能力100万立方米。
农业:到2004年底,全区耕地面积1894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12亩,粮食总产量11.4万吨。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金虹食品、捷利木业、东盛木业、中华乳业、银牛面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初步显现;新建了清泉无公害农产品交易市场,组织参加了上海、枣庄、北京等农产品交易会,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6个会员达到2100人;信用联保协会达到72个,联保农户达到3300人。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区新建成了7万亩蔬菜、15万亩优质粮、6万亩花生、6万亩果品、1万亩食用菌和2万亩良种基地,被认定的省、部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8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6个。
近年来,薛城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33.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达1.6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425元和3415元。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形成15万亩大棚瓜菜、10万亩优质林果、10万亩花生、240万只长毛兔、15万头生猪基地,冬枣、石榴、雪桃等干鲜果品驰名南北,是国家确定的世行项目和黄淮海平原综合开发区。工业结构合理。拥有45万吨机制纸、15万吨啤酒、30万吨玻璃制品、160万吨煤炭、300万吨水泥、5.7万千瓦发电、5万吨铸钢以及机械、化工、玩具等十大主导产业,800多种产品。“山峰”板纸、“南极洲”啤酒、“多乐”多用炉、“神农”面粉等8个产品被命名为省、部级名牌产品。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建成区面积达14.2平方公里,区驻地人口达15万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通讯、通气、供电、给排水、学校、医院、星级宾馆等基础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教育教学水平省内一流,卫生保健服务非常先进,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区拥有28个工业门类、392家企业,已形成煤炭、水泥、机制纸、钢铁、玻璃、啤酒、电子、纺机、风机、纺织、印染机械、塑料、化工等十几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工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市场前景良好,园区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强力的发展势头引来多家世界五百强和众多国内外大企业来薛发展投资。
全区土壤分4个土类,10个亚类,18个土属,49个土种。褐土是主要土壤类型,面积1.98万公顷,占土壤面积的52.4%。棕壤土面积1.04万公顷,占土壤面积的27.6%。砂姜黑土面积0.52万公顷,占土壤面积的13.8%。潮土面积0.23万公顷,占土壤面积的6.2%。
薛城区东西最大横距29.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5.25公里。境域地质构造属于华北台鲁西隆起区南缘。千山山脉和圣土山脉呈东西走向蜿蜒境域,千山山脉出境后与鲁南第一高峰抱犊崮相连,再向东绵延数百里至沂蒙山。境域地质构造属于华北台鲁西隆起区南缘,衔接黄淮泛区,属于黄淮冲积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向西南倾斜,西部为滨湖地带和运河流域,平均海拔68米。地貌类型繁多,分为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湖滨洼地三种类型,形成了“一半山水一半园”的景观(低山丘陵区占全区总面积的23.9%;平原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0%);滨湖区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26.1%,城区距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直线距离3.5公里。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