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概况
-
英德市林地总面积22.47万公顷,林木总蓄量6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8%,野生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农业形成了优质米、油料、甘蔗、蚕桑、茶叶、蔬菜、水果、笋竹等商品生产基地,其中笋竹种植面积达2135公顷 。英德是国家茶叶、优质米、甘蔗生产基地,并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县)之一。
2008年,英德市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疾病防治、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紧急救援四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处置能力得到提高;三级卫生保健网底进一步巩固,全市共有村卫生站478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拥有1至2间卫生站的目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覆盖市区人口达到100%;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加强。科技工作取得突破,宝江水泥余热发电节能减排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列为省政府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西牛镇成功创建为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着,年末常住人口112万人,比上年增长0.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7‰,比上年下降0.32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2.6%,比上年提高4.58个百分点。粮食、文化、体育、史志、气象、档案、妇女儿童、广播电视等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英德市陆生动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综述》,截止2009年8月,区内发现分布的脊椎动物301种,其中两栖纲14种、爬行纲14种、哺乳纲4种、鸟纲228种。在脊椎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黄腹角雉、云豹、豹、金貂、烙铁头、蟒6种,属于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小灵猫、斑林狸、领角鸮等45种。昆虫已鉴定的有456种,其中重点作为表示生境多样性的昆虫蝶类135种。江河鱼类及水产动物品种有各种名贵鱼类,如鳗鲡(白鳝)、鲥鱼(三黎鱼)、重唇鱼、赤眼鳄、长春鳊、三角鲂、黄颡鱼、鲶刺鳅、鳜鱼(桂花鱼)、鲈鱼。江河水生动物有螺类、贝类,名贵的龟类有鳖(水鱼)和水生保护动物鼋(一级)、山瑞(二级)。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长湖水库、连江口河段,分别捕获1只40余公斤和1只30余公斤的大鼋;1993年7月在沙口河段,又捕获1只36.5公斤的大鼋。由于江河被工业废水等污染,电、毒、炸鱼严重,江河鱼类日益减少,有些鱼类甚至濒于绝迹。为此,政府已采取措施,并在一些河段施放鱼苗。
英德市农业发展:一是农林牧渔业较快增长。2008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39.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分别增长9.2%、9.5%、9.2%和 14.2%。二是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蔬菜、水果、茶叶、丰产林、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比例由上年的44.4:55.6调整为44.1:55.9。三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扶持麻竹笋、茶叶、蚕桑三大产业的发展,使三大产业在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品品牌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家,其中省级1家,清远市级17家,共带动农户8万户,户均增收3200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37家,比上年增加21家。四是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全年落实种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渔用柴油补贴和购置农机补贴共6166万元。
英德市境内以变质砂岩、砂砾岩、长石、石英岩、硅质岩为主,地质构造属北江干扰带,经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及喜山期构造阶段,发生多次和多种性质的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及岩浆侵入活动比较突出,地貌上形成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岩层走向有北、北东,也有西北走向东南,断层、逆断层随处可见。由于备受各期运动的影响与互相抗衡,构造极端复杂,严格控制区内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构成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骨架。尤其是燕山运动时期,英德北缘和南部地区形成的两列花岗岩侵入带,含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物;在岩溶区内,由于地下水运动,发育着大量的暗河与地下溶洞。
英德市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湿气流,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根据广东省气象局对自然季节的划分方法,即以5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称为冬季;稳定在22℃以上,称为夏季;稳定在10℃—22℃之间,就是春季或秋季。英德的自然季节特色为:春季(3月—4月)乍暖乍冷,多阴雨;夏季(5月—9月)炎热,多雨偶旱;秋季(10月—11月)清凉干爽、常旱;冬季(12月—翌年2月)少冷偶寒,云多雨细。
英德市水路、公路、铁路齐全,通信、信息网络发达。公路方面,南北走向畅通珠海及港澳地区的主干线,东部有京珠高速公路、106国道;中部(市区)有京广铁路、英佛一级公路接京珠高速公路、银英公路接广清高速公路;西部有九龙到“51”路口的一级公路接107国道。东西走向的主干线有省道347线和348线。而正在规划建设的昆汕高速公路将经过英德市区北部。铁路方面,京广铁路经过市区东岸贯穿中部;正在建设的武广客运铁路专线经过市区西部并设出入口,武广客运线建成后,京广铁路将成为货运专线。水运方面,翁江、北江、连江三江交汇,货轮可直达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通航能力正常保持运载500吨级。
2008年,英德市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3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8亿元,比上年增长9.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比上年增长33.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经济增长总体上延续2005年高速、加快发展走势,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0.06亿元,比2005年增长28.3%。这样,从2003年起英德经济处于新一轮经济上升期,生产总值连续4年加速增长,增长速度2003年为9.8%、2004年为18.4%、2005年为25.9%,2006年为28.3%,呈现一年更比一年好的良好态势,4年年均增长20.4%。从三次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83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2.55亿元,增长62.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5.68亿元,增长18.9%。第二产业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生产总值增长的28.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拉动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18.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8.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9572元,增长26.1%。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8︰29︰43 调整为24︰36︰40。英德市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61.2%。完成工业增加值51. 9亿元,比上年增长38.3%。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2.2%;亏损企业亏损额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企业亏损面为56.3%,比上年同期上升58.7个百分点。
英德市境内的水源主要靠地表水,而地表径流形成主要是降水量,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900毫米。降水量自东向西渐增,差幅约100毫米。降水过程集中在4月—9月,降水量1524.2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80.2%,其中4月—6月降水量921.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8.5%。北江,市境南端以上集雨面积3.4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55.8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115.8亿立方米,占全年的74.3%。滃江,集雨面积1289.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9.8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39.5亿立方米,占全年的79.3%。连江,集雨面积2572.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3.4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84.04亿立方米,占全年的81.2%。
2008年,“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小学入学率为99.8%,初中入学率为97%。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8.5%,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已顺利完成;英德中学综合楼、市一中第二食堂综合楼、华粤艺校艺术楼和学生公寓等一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工。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全市高考上第三批B线以上人数达到4326人,比上年增长17.8%。创强创等级工作取得突破,大站镇、连江口镇和九龙镇已顺利通过清远市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的评估验收,英城街道已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华粤艺校、田家炳中学已通过了清远市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市一中通过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终期验收确认。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全年共撤并学校(教学点)123所,其中整所撤销学校(教学点)41所,撤高留低保留初小75所、教学点7所。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