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概况
-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围绕建设“山水灵秀,生态宜居”城市,坚持高点定位,着眼长远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组织实施了4大类、38项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20亿元,已完成15.1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3000万元,社会投入10.5亿元,政府投资4.3亿元,改造片区1256亩,新修、整修腾飞路、常富路等城区及园区道路28.8公里,铺设雨污管网9.4公里、燃气主管网26.5公里,安装路灯2165盏,新增绿地64万平方米、供热30万平方米,建成了小沂河湿地公园和黄家安水厂。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路网覆盖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28万,城镇化率42%。
沂水县境内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水资源丰富,素有“百库千塘”之称,全县有水资源8.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742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12倍。其中山东省第一大河—沂河为过境最大河流,南北纵贯56公里,流域面积1437.7平方公里。境内有大中小型水库151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跋山水库为山东省第三大水库,总库容5.085亿立方米。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矿种43种,主要有金、铜、铁、水晶、钾长石、钠长石、石英、蛭石、玄武岩等,分布集中,质地优良,易于开采。其中玄武岩储量近百亿吨,居华东地区首位;蛭石、钾长石、钠长石储量均居全省首位。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木材蓄积量达260余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5.9%。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60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5亿元,增长23.2%;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40亿元,人均突破万元大关;贷款余额达到89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8%。先后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工业经济门类齐全,农业经济特色优势明显。沂水县工业结构优势明显,已形成了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矿产建材、轻工、电子、包装印刷七大主导行业及烟草、化工、木材加工、工艺美术、制革、鞋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食品、制鞋、机械“三城”特色优势和规模优势明显,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食品城”、“中国布鞋城”、“中国油顶城”。围绕3年培育15家纳税过5000万元企业目标,深入实施“双十企业”和“百户企业”发展战略,对重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0.2亿元,利税19.7亿元,分别增长38.4%和31.9%;实施投资5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399个,总投资规模7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8亿元。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3家、市级7家,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达到4个,山东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9个,数量居全市首位。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分别达到18749户和2199家。板材产业发展较快,旋皮、胶合板生产线分别达到2587条和238条。沂水县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之一,盛产小麦、玉米、地瓜、蚕茧、烤烟、苹果、山楂、板栗、核桃、柿子、桃、杏、雪枣、大樱桃、花椒、生姜、中药材等,是全国果品、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黄烟、蚕茧、油料产量居全省前列,全蝎、大樱桃、雪枣等驰名全国,有“蒙山龙雾”茶、“汇泉”葡萄等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发展到46个,年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6亿公斤。
沂水县历史悠久,秦代即在此置县,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因沂河过境而定名沂水县,迄今已1400多年历史。沂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革命老根据地重心县之一,“红嫂”故乡,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战争年代,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
沂水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怡人。县里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繁荣发展三产服务业;以争创旅游强县为目标,围绕打造“地质奇观、山水风光、沂蒙风情、红色之旅”四大板块,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集群发展”,旅游服务业继续保持了大投入、大开发、大提高的势头。到2009年已建旅游项目9个,完成投资1.6亿元,天上王城景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沂蒙山乡自驾车休闲渡假村、东方瑞海温泉城等景区已建成并对外开放,沂蒙母亲湖、沂蒙山古酒城正在规划建设中。省级旅游强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各项重点指标全部达到了标准要求。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沂水)地下河漂流节。目前,全县4A级景区发展到5处。2009年共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000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2亿元。在旅游业的强势带动下,文化娱乐、餐饮服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山东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在中国首届旅游营销年会上,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