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概况
-
医巫闾山古称于微山、无虑山、广宁大山,今简称间山,是阴山山脉的余脉。医巫闾山与山东沂山、山西霍山、陕西吴山、浙江会稽山被历代帝王封为五大镇山,每年春秋两季祭祀。医巫闾山广约600多平方公里,南北绵亘45公里,主峰望海山海拔866.6米。
义县大小河流20多条,以大凌河、细河较大。大凌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从涓涓细流到波澜壮阔的入海口共398公里,流经辽宁省朝阳等市县。细河是大凌河下游左侧最大支流。源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他本扎兰乡东北东骆驼山(清初名摩该波罗山)北坡牌楼营子村附近。经阜新市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东梁乡、伊吗图乡、卧凤沟乡以及清河门区的蔡家屯入义县,在复兴堡进入大凌河,全长113公里。
义县交通便利,地缘优势明显,有锦承线、新义线在此交轨,总长82公里。公路有锦阜疏港、鞍羊、庄林等国、省、县级公路9条,总长314公里。锦阜高速公路南北穿县而过,现已直接延伸至沈阳。义县距甲级开放口岸锦州港65公里,距锦州机场45公里,距省会沈阳230公里,距首都北京490公里。
义县境内东部医巫闾山山脉,南北绵延近百里,山间多为林丛草地,有“绿色宝库”之称;西部属松岭山脉余脉,地下埋藏着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矿藏;中部为丘陵状平原,是主要农产区。
2007年,义县实施工业强县、农业富县、旅游名县、和谐兴县战略,创造性地开展经济领域的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工作的提速发展目标。预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5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220万元,同比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00元,同比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5亿元,同比增长3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8亿元,同比增长16.1%。全县经济进入了经济总量迅速做大、后续财源蓄势强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的新阶段。
义县地处北温带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8℃,平均降水530毫米,平均日照2848小时,无霜期126一175天。
义县工业:为积极融入锦州湾开发的大格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义县适时提出和确立了“打造一个基地、建设四个园区、提升五个支柱产业”的总体思路,努力培植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着力扩充经济总量。围绕项目建设,全县加大了软环境建设的力度,先后推行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审批限时办结”、“重大项目全程办事代理”、“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有利于外来投资者的制度性措施,在全县形成了“领导围着服务转,部门围着项目转,文化围绕经济转,全民围绕招商转”的良好氛围,农电、供电、环保等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围绕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了项目建设。预计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213亿元,同比增长30%。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8户,全县规模企业达到92户。预计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实现32.3亿元和6.7亿元,同比均增长30%以上。全口径工业税金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25%。
义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非金属矿资源遍及全县各乡镇。据勘探查明,全县共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共30多种,其中可开采利用的金属矿以金、铁为主,非金属矿以原煤、硅石、萤石、白云石、石灰石、沸石、及花岗岩、玄武岩膨润土为主。自然资源中,有可耕地106万亩,宜种粮棉;有草原127万亩,宜发展畜牧业和林果。
义县农业:义县始终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预计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26.2亿元,同比增长7.2%。粮食产量实现6.07亿斤,创历史新高。新增棚菜面积1.2万亩,旧棚改造1万亩,订单农业面积达到45万亩。全年完成植树造林20.5万亩,栽植大扁杏1万亩。全县新建畜禽养殖小区30处,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32万头、35万头、114万只、1444万羽。畜牧业产值实现17亿元,同比增长13.3%,义县被国家确定为生猪调出大县。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6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全县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及加工点发展到100多个,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规模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7家。完成农建精品工程20项,小流域治理面积3.8万亩,新增水浇地面积2.2万亩,新建各类水源615处,新建人畜饮水井57处,部分群众吃水困难问题和个别村屯大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提高了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全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已通过省验收。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明显,人工增水0.5亿立方米。争取国家、省、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9个,开发整理面积1万亩。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134 万元,落实购机补贴150万元。全县建成新农村示范村31个,其中市级示范村6个,县级示范村25个,涌现出七里河镇大荒地村、九道岭镇复兴堡村等一批特色示范村。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