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概况
-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国内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是禹城市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为此,禹城市从优化投资环境入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的优惠政策,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工业园和禹西生态与观光农业园,加强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1亿元、销售收入104亿元、利税13亿元,分别增长41%、40%和30%。工业用电量8亿千瓦时。出口创汇7480万美元,始终居德州各县市区首位。贺友、保龄宝跻身全国制造业500强。光大电力集团、贺友集团、恒特重工、禹王公司、通裕集团、环宇集团、润田化工公司、禹王亭集团、龙力公司、亚纺公司、德州六合饲料公司10家企业列入德州市百强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经济总量、产业素质、经营水平跃上新台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均超过80%。规划建设乡镇民营育雏园,形成一批兴乡富民产业。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民营经济信用担保体系比较完善。
近年来,欣欣向荣的开放型经济使禹城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以生物制药、高档纺织、精密机械、木材加工、食品、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群体不断壮大;商贸流通繁荣 活跃,是鲁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禹城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全国农业引用外资项目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禹城商业流通繁荣活跃,外向型经济初具规模。拥有56个大中型商业网点和13个专业批发市场。远见划面积31万平方米的禹城商城和6.5万平方米的老城商贸街正在建设之中。建立有济南海关禹城监管仓库、国际货物运输公司,拥有中外合资企业21家、三资企业45家,13家企业享有自营进出口权。投资国别和地区涉及美国、日本、新加坡、奥地利、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高档牛肉、脱水蔬菜、木糖醇、豆沙馅等远销假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已达10大类、20个系列、126个品种。
坚持“反弹琵琶”抓“农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形成了玉米、畜禽、木材、大豆、蔬菜、棉花六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着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5%。“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日趋完善,拥有农业龙头企业近30家。不断加大投入,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95%的村用上了黄河水。
禹城市将把工业带动、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农业产业化、市场流通作为工作重点,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格局,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使工业形成轻纺、化工、机电、医药、食品加工等支柱企业和拳头产品,培植起以生物化工、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第三产业更加繁荣,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成为区域性商贸中心;使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把禹城建成富强、文明、开放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禹城市突出发展“三大一高一名一外一群体”(建设大项目,培植大企业,膨胀大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培育知名品牌,强化外经外贸,壮大民营群体)战略重点,膨胀“三糖一药一机一木一‘黄金’”(生物技术与制药、机械制造、人造板深加工、羊绒深加工)和“三粮一棉一电一化一饮品”(粮食深度开发、棉花深加工、热电、化工、饮料)特色产业,工业经济呈现出规模总量持续扩张、传统产业技术进步、高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2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5家;培育出山东名牌产品6种、山东省著名商标7件。
禹城市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总储量11.6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4.7亿立方米;电力供应充足,处于德州华鲁电厂120万KW电网之中,自有装机容量1.8万KW热电厂,新扩建的2.5万KW热电机组也已投入使用,市区已实现集中供热;邮电通讯发展快捷,现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7.5万门,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国际传真构成了覆盖全国、伸向世界的现代化信息网。
禹城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3.1℃,降雨量582mm,太阳辐射总量5225MJ/m-2,日照时数2640h,≥0℃积温为4951℃·d,≥10℃积温为4441℃·d,无霜期200d,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地下水资源丰富,引黄灌溉条件良好。该地区历史上干旱、渍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但生产潜力很大。
禹城境内有主干河道、沟渠20余条,徒骇河、赵牛河、赵牛新河、苇河等纵贯全市,其中主河流徒骇河境内全长37.9公里,潘庄引黄总干渠流经全市36公里。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