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概况
-
玉门市地貌分为祁连山地、走廊平原和马鬃山地三部分。绿洲215.6万亩,戈壁855.9万亩,山地689.4万亩,荒地238万亩。境内有南靠祁连山的前山,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海拔2500米-3500米。境内最高峰妖魔山,海拔4585米。山麓平原区海拔自山前2500米降至1200米以下,相对高度110米-290米。中部有宽台山、黑山和低山丘陵,分隔赤金、花海两地。北部有马鬃山,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山势低矮,坡度平缓,海拔1400米-1700米。西部的玉门镇片区位于昌马河冲积扇地带,扇腰以上为戈壁,以下为绿洲,绿洲外系扇原平原,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2009年,玉门市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均出现可喜成果。2009年,全市拥有各类学校84所,其中,有幼儿园29所,小学37所,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学生共26554人,专职教师1565人。科技工作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引进、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逐渐加快。2009年,全市各类企业共实施科技项目32项,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达1488万元,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22个,经费支出1327万元。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扫黄打非”和文化、音像市场专项治理取得实效,文化市场呈现繁荣景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2009年,全市城乡广播覆盖率达97%,电视覆盖率达9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8%。全市报纸订购发行量285余万份,杂志发行量25余万份,市级公共图书馆藏书62.8万册,拥有杂志3.5万册。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5个,其中:综合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11所;卫生技术人员667人,病床565张;全市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病床3张。
2009年,玉门市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经济持续壮大。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90974万元,较上年增长9.1%,全市农业增加值达53655万元,较上年增长10%。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4.77万亩,同比增长7.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32万亩,比去年增加1.15万亩,总产量8.1万吨,同比下降3.9%;油料播种面积2.83万亩,增长2.5%,总产量0.38万吨,增长30.1%。坚持”一特四化”,结构调整效益显著。温室蔬菜、红枣、葡萄、中药材等一批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逐步兴起,为我市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奠定了基础。2009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62万亩,增长33.1%;中药材面积4万亩,增加3.4倍;红枣面积新增0.09万亩,葡萄面积新增0.21万亩。全市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9084亩,较上年增长22.8%。育苗面积2464亩,增长2.6%,其中,当年新育2084亩,增长21.8%。全市完成林业增加值637万元,比上年增长24.69%。全市畜牧业完成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16.97%,占农业增加值的23.6%,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生猪存栏2.3万头,出栏2.2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9.5%和18.3%;牛存栏0.88万头,同比增长10%;羊存栏63.4万只,同比增长9.3%,出栏33.8万只,同比增16.6%,全市羊饲养量比上年净增10.19万只。肉类总产量0.74万吨,同比增长17.5%,其中猪肉产量0.16万吨,同比增长23.1%,牛肉产量0.02万吨,增长12.1%,羊肉产量0.51万吨,增长16.6%。
玉门市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降水少,蒸发大,日照长,年平均气温6.9℃。1月最冷,极端最低可达零下28.7℃;7月份最热,极端最高达36.7℃。年日照时数3166.3小时,平均无霜期为13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3.3毫米,蒸发量达2952毫米。年平均风速为4.2米/秒。玉门市水量充沛。境内主要有疏勒河、石油河、白杨河和小昌马河,均发源于祁连山,地表年径流量合计为10.915亿立方米。疏勒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面积为39497平方公里。全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平水年为5.77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为5.23亿立方米。先后建成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3座,小塘坝129座,库容水量达127万立方米。
2009年,玉门市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2009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3%,其中,城市完成7.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农村完成4.2亿元,增长8.8%。在零售总额中,住宿和餐饮业完成1.01亿元,同比增长 30.7%。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运行稳健。2009年,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3079万元,较上年增长30.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203万元,比上年增长16.3%,上划中央级收入完成16429万元,增长55.36%,上划省级收入4447万元,增长5.44%。完成财政支出70474万元,增长56.26%。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8.13亿元,同比增长10.49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7.3亿元,增长7.3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16.6亿元,同比增长25.34%,其中在短期贷款中,农业贷款2.73亿元,下降16.51%,工业贷款1.84亿元,增长17.2%,商业贷款1.85亿元,下降16.7%。
玉门市交通便利。兰新铁路复线与“312”国道横贯全境,距嘉峪关、敦煌两个航空港分别为130公里和220公里。10个乡镇全部铺通了油路,集镇路面实现水泥化,开通客运专线。全社会有各种民用机动车3405辆,从业人员2750人,年货运量432万吨,货运周转量86400万吨公里,客运量427.4万人,客运周转量7080万人公里。玉门火车站每天停靠的客运火车10对,其中直达省城兰州的火车3列。铁路年货物吞吐量达 1250万吨。玉门市通讯快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光缆开通,电话直拨国内国际。拥有窄、宽带业务和数字移动电话基站,实现乡乡通程控,全市装机总量达30000门。
玉门市土地面积133.08万公顷,其中耕地2.87万公顷;水域1.22万公顷,园林牧草8.75万公顷,其它用地13.28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06.42万公顷。农业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开创了品牌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培育开发了啤酒原料、饲草、棉花、绿色保健食品等新兴产业,建成了3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出了“草王”饲草、“绿峰春柳”酒花、“参乐”南瓜粉、“沁馨”甜玉米、“花季”孜然、“雅丹”红花油等六大品牌产品。
2009年来,玉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重点抓风电,难点抓移民,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工作部署,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着力改善民生,全市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地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100亿元,按可比价较上年增长13.72%,其中,第一产业6亿元,增长9.83%,第二产业69.78亿元,增长12.64%,第三产业24.22亿元,增长19.05 %,三次产业比重为6:70:2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4945元,约合8049美元,比上年增长14.31%。2009年末,全市从业人数7.65万人,比上年增长2%,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6万人,比上年增长5%。
2009年,玉门市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332元,净增642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8元,净增2032元,增长16.2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7.3亿元,同比增长7.31%,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农村和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6.44和29.7平方米。每百人拥有电话机和手机90部,互联网用户达到0.71万户。年末在岗职工21540人,比上年下降2.81 %,工资总额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人均工资41099元,比上年增长13.9 %。其中,市属单位在岗职工5319人,比上年下降0.24 %,人均工资29956元,比上年增长14.44%。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金和失业金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 %,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覆盖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到97%和97.6%;社会救助力度加大,为3.85万名低保人员发放低保金4233.8万元。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4380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1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玉门市文物古迹众多,共有104处,种类主要有城址、烽燧、石窟寺、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岩画七类。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清泉乡火烧沟遗址(新石器时代、距今约3700年)、小金湾乡沙锅梁遗址(新石器时代)、花海镇三个墩遗址(汉代)、花海镇汉长城遗址(汉代)、昌马乡昌马石窟(五代宋初)、昌马乡昌马岩画、玉门镇泉子墓群。“铁人”――王进喜故居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玉门市自然景观独特,有著名的干海子候鸟自然保护区、祁连冰川、油城公园、玉泽湖公园、昌马月亮湾自然风景区、赤金峡水利风景区、清泉玫瑰沟等风景秀丽,景色怡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