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概况
-
鱼台县有绵延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鱼台“八景”流传甚久。但据《鱼台县志》 (康熙本)记载:鱼台在清朝康熙年间境内则有“十景”,即:龙台飞雨、郎桥夜月、鱼棠遗迹、谷亭晚渡、荷河归帆、栖霞返照、柳店春风、金莎晓行、凫山积翠、古塔凌云。至乾隆年间,因栖霞、柳店属偏僻一隅,古塔和龙台化为乌有,文人墨阁不甘于此,又承前启后地遴选和拟名,将“十景”改为“八景”,即:观鱼遗迹、宁母古亭、湖陵秋泛、长桥卧波、独山春涨、金莎映日、凫山积翠、城浦晴烟。后来,鉴于县城迁徙,湖陵水已千涸,金莎岭已成平地。“湖陵秋泛”和“金莎映日”均不复存在,故将前“六景”保留,新增“危楼冠堞”、“杰阁跨河”两景。
全县程控交换机已超过2万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可以国际、国内直拨。鱼台经济状况良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63元。农民收入的大部门靠种植业,占70%。畜牧养殖业收入占20%,其它收入占10%。工资情况一般工人日工资10元,熟练工人日工资15元。县内拥有科技人员6314人,建立了跨县连接的技术网络,先后与上海复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山东农科院等科技院校建立了长期联系。
鱼台县濒临微山湖,地形平坦,平均海拔35米,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3.7℃,最高年平均气温达14.1℃,最低气温达13℃。空气年绝对湿度为16.3%,这里湖水荡漾,荷花盛开,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誉有“江北鱼米之乡”的美称。境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生物种类繁多,光热充沛,四季分明。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县内河道纵横,有大小河流17条,全长267公里,其中东西流向9条,南北流向8条。
鱼台工业基础薄弱,1975年始建县酿酒厂,到1987年开发出"孔府宴酒","孔府宴加饭酒"等系列产品30余个品种,行销国内2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和台湾,香港等地区。1990年年产白酒2200吨,工业产值569万元.1983年建岱庄煤矿,地质储量3040.7万吨,可采储量1527万吨,年产量20万吨.1984年3月移交省司法部门。2000年4月,鹿洼煤矿(属济宁矿业集团)建成投产,年产量120万吨.2006年2月湖西煤矿(属省司法部门)建成投产,年产煤90万吨.2006年破土动工兴建军城煤矿(属临沂矿务局),预计2008年投产,年产量45万吨,这三大煤矿是鱼台的"金三角",鱼台有这三个支撑点,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鱼台县充分利用水多草多的资源优势鸭存养量达100万只,鹅达50万只,鸡达300万只,鱼台将重点开发以东鱼河、复新河两岸为中心,总长达100华里的养殖,因地制宜,突出发展以鸭、鸡、鹅养殖为重点的畜禽示范园区。一旦形成规模,鹅年存养量可达100万只以上。水产养殖方面,99年全县渔业放养面积达7万亩,其中名、特、优、精养水面3.5万亩,养鱼网箱发展到2万架。鱼台县将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大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力度,使畜禽、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现在的40%最终达到70%以上,已由原来的粮食大县变成养殖大县。
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业户18660户,从业人员97535人,注册资金7.8亿元,资金总额17.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2.6亿元。2004年可完成营业收入5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3亿.元,完成税金1.7亿元。当前全县民营经济行业门类和产品种类较为齐全。主要行业门类有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工业制造业包含了食品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机械和电器等行业。其中面粉、灯泡、水处理设备和精工机械等已成为省内外知名产品。县域内已形成民营经济主要聚集区两处,即鱼台县经济开发区和鹿洼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4000余亩,入园企业已达到30余家,年营业收入可达36亿元,税金12亿元,全县已有规模企业72处,其中企业集团8处,被农业部命名的大型企业2处,年实现规模企业产值可达42亿元,税金1.3亿元。
鱼台县交通便利,东距京沪线100公里,西距京九线70公里,南距陇海线70公里,北距兖石线50公里。达到国家二级公路标准的济徐公路穿经南北,枣曹公路横贯东西,全县有公路36条,全长360公里。水路畅通,港口、码头众多,内河航道11条,通航里程达211.8公里,其中京杭大运河依县而过,万吨级拖轮可直接驶入长江。空中运输条件优越,距济宁机场仅60公里。另外,鱼台县邮政电信网络十分发达,通讯设施齐全,已跨入省市先进行列。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