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概况
-
2008年,榆中县项目攻坚成效明显,东城区建设拉开框架坚持发展抓项目、创业促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创新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38项,总投资49.9亿元,到位资金14.5亿元,建成投产23项实施重大项目40项,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8项,正在建设25项,7项完成前期工作特别是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大型现代物流项目进驻我县,实现了物流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同时,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筛选上报项目6大类170余项东城区建设稳步推进突出经营城市理念,多方筹集资金,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平至定远城市Ι级干道改拓建工程全面铺开,和平719#、732#道路基本建成完成了兴隆路、文成中路、环城东路南段改拓建,金牛广场续建及金牛山生态园二期、南河公园建设进展顺利,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取得重要突破,探索出拆迁、还建和融资的成功模式,投资2.5亿元,完成3.5万平方米住宅小区主体工程徐家山、卧龙川等6个土地开发项目陆续开工,开发整理土地4879亩,高沿坪万人移民安置基地和万亩土地开发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青城等4个市级重点镇建设成效显著,小城镇规模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六大整治行动”、卫生县城创建和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明显改观。
2008年,榆中县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较快,“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高原夏菜、北山洋芋、双垄沟玉米以及花卉、西甜瓜、散养土鸡等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完成高原夏菜种植25.1万亩(其中冷凉型蔬菜2.73万亩)、商品洋芋18.1万亩,外销蔬菜10亿公斤发展舍饲养羊4万只、散养土鸡18万只完成双垄沟种植20.86万亩,新增12.4万亩,玉米产量达到9300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66%小康营、城关等乡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建成高效日光温室、高架大棚1553亩,为全县现代设施农业发展闯出了新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投资1648万元,完成中部安全饮水一期工程,解决了3.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施三电二、四泵站改造和甘草支渠改扩建,建成小康营农业示范区节水灌溉和南部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完成小水工程20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00亩,新修梯田8000亩完成协议荒山造林2.5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种14.7万亩投资7580万元,完成榆小、定张等4条通乡公路改拓建,建成农村通达通畅工程223公里新农村试点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展“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冯家湾省级试点村通过省上验收,窦家营等4个市级试点村和扶持发展村建成项目32个,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一池三改”农村清洁能源项目2500户投资6443万元,实施了494户2118人易地扶贫搬迁和7个整村推进项目狠抓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18万人,新建劳务基地7个,输转劳动力8.46万人(次),创收4.3亿元。
2008年,榆中县社会保障水平日益提高,民生有了新改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失业人员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运行,受益人口35.8万人,参合率92.5%,免费体检21.8万人并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全年共减轻群众医疗负担2892万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发放低保金1941万元五保供养全面覆盖,建成北山及县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150人投资704万元,完成382户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和172户二女结扎困难户住房建设医疗救助体系逐步健全,优先将五保户、特困对象及部分城市低保户纳入城乡医疗保险,发放救助金181万元落实廉租房制度,发放住房补贴88.3万元,廉租房开工建设下拨救灾救济款469万元,争取社会帮扶资金758万元,解决了4.6万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公开招聘教师、医生及乡镇部门工作人员245名,开发社会公益性岗位330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08%强化应急管理,修订完善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有效应对手足口病和“三鹿奶粉”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县共向地震灾区捐款401.4万元积极开展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以抓源头治理为重点,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狠抓安全生产,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强维稳和信访工作,推行“公调联动联调”机制,健全组织网络,特别是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为载体,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实现了奥运期间无赴兰进京上访的目标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通过省级平安县验收。
榆中县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全县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级公路为主,以通乡、通村公路为构架的交通网络。陇海铁路、巉柳高速公路、312国道、309国道横跨东西,省道101线、109线纵贯南北,白榆公路、东京公路(夏方公路)等县级公路连通兰州、白银、临洮等周边城市,榆新、高韦、路兰等通达公路已改造建成使用。县城距中川机场80公里、距兰州38公里。
榆中县在地质构造上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的西侧。县内的兴隆山断层属祁连山构造带向东延伸部分;苑川河断层属金城关断层东延部分。后受陇西系旋褶强烈影响,地质构造复杂。榆中县内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所覆盖,基岩出露仅有太古界的前震旦系、震旦系、中生界的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等。县内地层发育不全,缺失整个古生界和中生界的三叠系。县境内的侵入岩主要是酸性岩浆岩。侵入时代为前古生代和早古生代晚期。县境内的地势南高北低,中部凹,呈马鞍形。南部为石质高寒山区,马寒山最高峰海拔3670.3米。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最高峰吕家岘海拔2495米。南北两山之间是川塬丘陵沟壑区,海拔1500-2000米,地形由西南、东南和东北三面向西北倾斜。
2008年,榆中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投资5780万元,建成县三中宿舍楼等8项重点工程,新建校舍3.4万平方米,排危2.9万平方米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达1154人,创历史最好水平积极争取资金,解决“两基”达标历史欠帐2100多万元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成首家民办职业学校不断巩固和提高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成果,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36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突出政策落实和优质服务,发放各类奖励费124万元,建成乡镇标准化计生服务所6所,基层服务网络和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条件显著改善,县一院门诊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县二院改扩建、贡井中心卫生院等5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完成,新建标准化村卫生所15所,建成卫生厕所1570座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100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完成全民健身馆主体工程,新建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0个农家书屋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平镇通过全国文明村镇创建验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迎奥运、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城乡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全县武装预备役工作通过省上验收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展开。
榆中县总面积330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06万亩,其中水浇地29万亩,保灌面积24万亩,山旱地77万亩。县海拔在1480—3670米之间,年均降雨量350毫米,蒸发量1450毫米,年平均气温6.7℃,无霜期120天左右。按照自然特点,全县分为中部川塬谷区、南部高寒二阴山区、北部干旱山区三类不同地区,其中中部川区13个乡镇173个行政村,西南部山区4个乡48个行政村,东北部山区6个乡47个行政村。县域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品种有48种,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石、大理石等储量较大;境内有兴隆山、马衔山、和平牡丹园、石门度假村、官滩沟、万眼泉、明肃王墓、青城古建民居等旅游风景名胜区。
榆中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县区,同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县区。民族和宗教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由于文化和历史的诸多原因,我国少数民族信仰宗教相当普及。甘肃省人数较多的10个少数民族中,就有9个是全民信教的。在榆中占少数民族97%的回族,即是全民信教的民族之一。因而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从榆中的宗教现状来看,除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三大世界性的宗教外,还有道教、天主教也都植根于这块土地,现经政府批准的活动场所有43处,信教群众近2万人,其中佛教3940人,道教4345人,伊斯兰教3840人,基督教6765人,天主教140人。
2008年,榆中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着力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完成工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11.8亿元,增长18.8%新上工业项目26项,投资28.6亿元金川公司钴粉生产线建成投产,榆钢大焊管、联合重工等项目正在建设坚持节能与减排并举,完成甘泥集团环保技改和远东化肥污水零排放工程,建成高崖、银山环保节能机械化石灰立窑关闭百美等6户造纸企业、47家小石灰窑,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县污染治理达标率达98%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县煤矿、县饮食服务公司改制全面完成,县水烟厂及部分乡镇企业改制扎实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完成增加值7.5亿元,增长10.9%投资2600万元,进一步完善兴隆山、青城等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开辟和培育“农家乐”220户全年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00多万元商贸流通业日趋活跃,兴隆商贸城建设进展顺利,建成来紫堡加工仓储物流园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货运东站二期、胡商西北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项目成功签约入驻,为全县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后劲非公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完成增加值8.9亿元,增长23.4%庄园乳业等4家企业产品获得质量标准认证,宏祥电力等5家企业产品被列为省级名牌培育产品。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