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达概况
-
札达县以培育产业支撑为重点,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按照札达县委七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一方面,积极谋划制定《札达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利用援藏资金65万元,邀请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旅游规划所负责;投入援藏资金625万元,积极兴建札达宾馆;同时,大力扶持家庭旅馆建设,现已在托林镇札布让村发展16家,拥有床位137张。另一方面,争取设立了正科级旅游局,通过提升部门职能,为发展旅游提供了组织保障;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在象泉河流域及公共居住区实施造林工程,着力营造地方小气候。2007年至今,共完成造林3519亩,义务植树12.83万株,城镇绿化率达到15%。
札达县以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实施特色富民战略。按照“一村一品”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托林居委会蔬菜大棚、马阳酥油、曲龙牧业、底雅果品等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从智力援藏角度,重点扶持发展了大棚蔬菜种植,从河北省引进3名技术人员到札达县搞示范,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区、地领导及部门的充分肯定,进一步加大了对札达发展蔬菜种植业的扶持力度,现已争取自治区农牧厅资金400万元、自治区农发办资金117万元,拟新建大棚34个。
2003年,札达县结合该县实际,进一步深化农牧业结构调整、发展旅游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县域经济。首先,札达县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和新品种引进;优化牧业结构,提高商品率;加强引导和服务,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其次,为了把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札达县将继续科学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旅游软硬件建设,以旅游带动札达县各行各业的发展。再次,札达县通过出台《札达县加快县城建设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投资、引资、户籍管理等10多个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大力培育个体私营经济,使其成为札达县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札达县以保障民生民利为重点,实施以人为本战略。一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开展“控辍保学”活动,不断巩固和提高“普九”水平;组织青年劳动力参加各种再就业培训,提高他们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的能力。二是大力发展卫生事业。进一步巩固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改革成果,实现了全民参保;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补贴标准。同时,广泛开展“送药下乡”、“巡回义诊”活动,深入边远村组,为群众送去了健康的福音。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弘扬先进文化,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引导群众知荣辱、明是非、树新风。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农牧区低保家庭、五保户、残疾人等的救助措施,提高“三老”人员、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的供养水平,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2007年6月底,河北省唐山市第五批援藏干部进藏以来,坚持把援藏工作作为做好全局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组织实施了项目带动、特色富民、旅游兴县、以人为本四大助推战略,推进札达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以增强发展后劲为重点,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截至目前,争取由国家投资10亿多元的巴尔至古格通县油路、边境公路、县城垃圾填埋场、萨让电站、廉租房、县城排水、敬老院等项目顺利开工,争取援藏投资约1800万元大力实施札达宾馆、安居工程、干部职工周转房、廉租房、排水工程配套等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缓解了当前发展的“瓶颈”制约,为札达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札达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铁、兰晶石、叶腊石、红宝石、大理石、白云母、石英沙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猪狗、豹子、狐狸、雪鸡、狼、大头羊、野牛、野驴及人参果、雪莲、当归等。
札达县是阿里地区以牧为主、牧农并举的县。主要饲养绵羊、山羊、耗牛、偏牛、黄牛、马、驴等。农作物主要有青棵、春小麦、大麦、养麦、豌豆、蚕豆、油菜等。1965年修通了札达至狮泉河的第一条公路,全长279公里。1984年又修通了至狮泉河的第二条公路,全长380公里。现在全县除萨让区外都已通了汽车。至1990年,全县公路,连长1065公里,乡村道路6条,总长 l18公里。
札达县均属高原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地势南低北高,高差1500米。阿伊拉日居山亦称“阿依拉山”,意为“奶奶山脉”。在阿里札达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部。为札达县与噶尔县的界山。西接拉达克山,主峰海拔6495米。终年积雪,有冰川。山麓为天然牧场,牧有牦牛及藏绵羊。境内有大小河流14条,其中阿里地区的第二条大河象泉河横穿县境。在冈底斯山脉主峰岗仁布钦西北坡,有一泉口,卷水里流出的河称为象泉河。象泉河源于岗仁布钦峰西侧,位于岗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是流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的一条源河,也特里日河22760平方公里。进入札达,便会看到象泉河环绕着两岸土林。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