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概况
-
近年来,章丘市紧紧抓住济南东扩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的定位,确立了“一二三四六六”的总体发展思路:即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谐章丘“一个总目标”,牢牢把握富强、和谐“两个主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升级、社会结构升级“三个升级”,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四个优先”,在更高层次上实施科教兴市、工业强市、依法治市、城镇带动、外向拉动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现代产业建设、现代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六大突破”,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把章丘建设成为全省首善之区的首善之地。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374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20.03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160元和8110元,增长10%、1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加值分别实现555亿元、63.8亿元、37.7亿元和165亿元,增长22.3%、18.6%、18.4%和18.6%,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0.3%和81.9%;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9项,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山东省名牌产品3件,山东省著名商标5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9家。列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40位,荣获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和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
章丘市属于鲁西断块区,在鲁西断块区的泰鲁块隆内,古生代地层由新到老出露,最老的为中上寒武系的灰岩出露构成南部小区:泥盆系中、上石灰岩系沙页岩出露于明水附近地区,往北在小长白山附近则以火成岩为主。前者易透水,后者则不行,加之地势南高北低,地下水自南向北汇聚,在明水附近受阻水头出露地面,行成泉群,故明水多甘泉,多水。
章丘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产业。农业结构合理,都市农业发展迅速,是省八大农业现代化试点市之一。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03亿元,列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40位,荣获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和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
章丘历来在外经商者多,衣着打扮比较讲究。清末、民国时期,富人穿绫罗绸缎,一般人穿家织土布。衣服样式,宽长肥大,男、女上衣均带大襟。后男上衣改为对襟,裤子均为直裆摺。春、秋季,男子穿单袍、马褂;一般人戴皂布帽垫儿,商人多戴纱帽垫儿或缎帽垫儿,铁匠多戴毡帽。夏季,男子外出戴凉帽,农民戴草帽。冬季,男、女都扎腿。普通男人,穿掩襟长棉袄、叉裤(臀部及腰以上无棉絮),戴礼帽或缎帽垫;老人,戴套头帽、三大扇或毡帽头;中青年戴瓜皮帽;儿童,戴脑耷子。官衙公务人员,穿长袍、戴礼帽;富人穿皮袄、长袍或外罩马褂;妇女,穿棉袄棉裤,称为“穿两截衣的”。中年妇女,以方围巾包头;老妇,戴脑耷子。新中国成立初期,穿土布者已不多见。男子,多穿中山装,夏天穿衬衣、制服裤、短裤,冬天穿“列宁服”小大衣、棉制服裤;青年妇女,多穿花布对襟褂、便裤。中、老年妇女,仍穿大襟袄、褂。衣料以平面布、斜纹布、卡其布为主,颜色多灰、蓝、黑色,以阴丹士林为最流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影响,人们的衣着又趋向款式简单,色彩单调。青少年男女,上身穿戴黄军衣帽,下穿蓝国防裤,解放鞋,风行一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服饰向多样化、高档次、外向型发展。青少年男子,爱蓄长发。夏季穿花衬衫、T恤衫、喇叭裤,戴太阳镜,着凉鞋、旅游鞋。冬天穿西装、呢子外套,雪花呢大衣、牛仔裤,三结头皮鞋、火箭鞋、长筒皮靴。女青年,夏天多穿蝙蝠衫、连衣裙、乔其纱、柔姿纱、巴黎纱等,绚丽多彩。冬季多穿裘皮大衣、高跟鞋。衣料、款式年年更新。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的服饰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并且逐渐同国际市场接轨。人们穿衣不仅追求高档、名牌产品,而且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服装有了礼服和休闲服之分,礼服主要指西服,讲究质地考究、裁剪合体、熨烫笔挺;休闲服包括休闲西装、茄克等各式服装,讲究穿着舒适、自然大方、具有个性。女子裙装不仅款式更为丰富,而且已不再局限于夏秋季节。
章丘市属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雪少干冷。年均日照2647.6小时,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相对湿度65%,无霜期192天。
章丘资源丰富。地下矿产资源有25种,尤以煤炭、铝土、石灰石、花岗石储量最大,其中煤炭、铝土、石灰石、花岗石的最大储量分别为2.38亿吨、4.16亿吨、2.5亿吨和5亿立方米。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和优质铝土出口基地。境内水资源充沛,市区群泉喷涌,年出水量达1.2亿立方米, 素有小泉城之称。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