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概况
-
镇宁地处贵州省西南部,有贵黄高等级公路、滇黔公路穿过县城。距安顺黄果树机场20公里,距幺铺火车站15公里。贵州省2020年二横二纵四联线公路网骨架规划中的一横一纵二联线,将从镇宁自治县穿过。目前正在建设的其中“一横”-----沪(上海)瑞(瑞丽)高速公路清镇段将在县城西北部通过,并设有匝道;而镇胜(镇宁--胜境关)段预计2003年开始建设。同时镇宁也是安顺市与六盘水及黔西南联系的必经之地。正在建设中的坝草码头,位于北盘江上游,是贵州省通江达海的重要水陆交通运输枢纽。设计年吞吐量13.9万吨,有250吨泊位一个,满足六级港口标准。它的建成将使镇宁南部的农作物、矿产资源输出方便,同时使化肥、粮食等物资的运进更为便捷,将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另外,隆(昌)百(色)铁路如果在此设站,那么坝草将成为水陆交通枢纽,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
镇宁县境内水能、矿产、旅游、低热河谷资源丰富。县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境内共有河流31条,分属打帮河、清水河,总长580.82公里,总落差为525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44万千瓦。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其中锑矿50万吨,铅锌汞矿4.4万吨,重晶石3303万吨,大理石1万立方米,煤炭储量42.02亿吨。重晶石矿品位高、埋藏浅,开采条件较好,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另外,石灰石、砂矿及石板材遍及全县60%以上的地区。目前重晶石矿已得到大规模开采,成为红星公司的原料基地。
2009年,是镇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和巨大挑战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团结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抢机遇、抓项目、强基础、促发展”为首要任务,以“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为工作主线,迎难而上,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和项目落实,积极争取中央新增投资和省、市各类项目资金,并加大县级财政投入,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增加即期需求,带动社会投资,保持了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95113万元,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890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61732万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92491万元,增长11.6%。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9377万元和13763万元,增长10.7%和56.4%;财政总支出73823万元,增长3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125万元,增长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36万元,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2764.3元,实际增长1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36万元,增长18.9%。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0686万元和166490万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9089万元和63528万元。
镇宁县旅游资源丰富,亚洲第一大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在县域范围,距城关镇仅15公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距县城22公里。境内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多溶洞、地下河、瀑布、泉水,堪称喀斯特王国。城关镇域范围内的犀牛洞、双明洞久负盛名。扁担山乡的夜郎洞景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在洞内完善了灯光、步行游道、游船等设施,在洞口外筑坝形成一个上万平方米的湖泊,建成有水上宾馆、夜郎别墅、环湖廊亭等,已正式对外开放,夜郎洞景区的成功开发,是镇宁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所取得的一项成果。随着王二河水库建成,将使黄果树景区与龙宫景区的水路联系成为可能,库区范围也将被开发为旅游度假区。南部打帮河流域的原始森林和孟获屯、孔明塘等遗迹也具有开发价值。镇宁自治县是多民族聚居县,其中布依族和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民族歌舞、服饰及手工艺品等构成了该县多姿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
镇宁县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变化较大。县境东北部的茅草坡山主峰为全县最高点,海拔1678米,南端良田乡北盘江出县界处为最低点,海拔356米,相对高差1322米。镇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1098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57.8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3.91%和9.19%。岩溶地貌分布广,占全县总面积60%以上,是贵州省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镇宁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切实开展好旅游规划工作,完成了环翠山四星级酒店、双明洞三星级酒店两个项目建议书和《镇宁自治县旅游综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镇宁旅游业发展规划》进入中期评审阶段。加大旅游品牌的优化和推介,成功申报夜郎洞景区为国家4A级风景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贵州镇宁“万人奔向黄果树半程马拉松”和“全国地掷球锦标赛”两个国家级体育赛事。积极搞好旅游商品开发,“麻布娃娃”工艺品在2009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大赛上获得铜奖。加快旅游商品市场建设,积极开展“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活动,有效促进了旅游商品产业化步伐。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建成了扁担山乡上硐村“布依农家乐”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2009年,全县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8亿元,分别增长16.1%和28.8%。大力发展与旅游业相关联的第三产业。围绕方便群众生活需求,结合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市政公用事业、物业服务和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服务业发展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镇宁自治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跨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湿暖共节等特点。地域性温差较大,自北而南,气候随海拔降低而升高,降水量则相反。全年平均气温16.2℃,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6.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7℃,年无霜期长达297-345天,年日照时数为114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77毫米。全县温度适中,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镇宁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因地制宜,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色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畜牧业在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实现产值2432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4 %,比2008年增加1.6个百分点;新增茶园5400亩,总产值达700万元;完成经济作物播面调整22.9万亩,增长0.92%,总产值增长21.62%,达2.96亿元目标。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产值达34031万元,增长4.2%;粮食总产达11.03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林业产值达2100万元,增长4.7%,使林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就业的新渠道。扎实推进生态建设,认真实施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和《镇宁自治县2008-2012年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五年规划》,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790万元,增长6.8%。
镇宁县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努力提升工业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围绕发展壮大化工、能源、原材料、轻工(食品、旅游产品)四大产业,积极帮助红星、牛来香等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危机造成的影响;认真做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万户小老板工程”的申报工作,帮助牛来香公司得到了贴息支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和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基本完成了永红中小工业企业园区、红星绿色化工基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快红星化工、永红中小工业园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的前期引导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做好董箐电站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完成了董箐水电站镇宁库区直淹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确保电站顺利下闸蓄水发电。加快“两河”流域水电开发建设步伐,落务、六志电站建设用地报件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通过努力和积极争取,董箐电站税收分配比例问题得到顺利解决。有序推进华森健康饮品公司新建“年产80万吨饮用水”项目的前期工作。完成磷化公司普钙技改扩能、传先水泥搬迁技改、兴旺油脂、远丰油脂技改工作。启动军宁矿冶技改、万通祥和油脂公司生产线建设项目。做好食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引导发展工作,推进丁旗等重点乡镇粮油加工、精制茶、特色食品等产业的集群发展。2009年,在工业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完成工业总产值8879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956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4544万元,有力地遏制了逆转的势头。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