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概况
-
镇远县是西南大都会,是明清中央政府进军东南亚必经之路,也曾是商业物资集散地。自从徽商、湖南中区文化渗透进来后,盐船争流,商贾如云,历史上形成的八大会馆、十二戏楼,吸引了逐利而居的商人,由军事重镇演变为商业都市,当年远古的商业物流、船只航运、码头、海关税收居贵州第四位,构成西南“清明上河图”的繁荣景象,充满财气,是富庶之地,如今仍完整保留的江西会馆、福建会馆和府城大码头、禹门码头、冲子口码头、天后宫码头、上北门等码头,可以说是这段繁盛历史的见证。
镇远县古城历经千载沧桑,至今城址未变,古韵悠然。与时俱进的镇远人民立足当代,秉承历史,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级舞阳河镇远水利旅游风景区和贵州青酒这五大无形资产,确立了富民强县建市中心目标,狠抓交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大产业带,唱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藏洞窖青酒城、黔东工业园区、中国喀斯特山乡优质牛业四张特色品牌,建好电能、冶金、青酒、旅游、特色农业五大支柱产业发展思路。切实转变观念,着力培育旅游经济,以历史文化为载体,以建筑文化、宗教文化、会馆文化、河商文化、军旅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线,以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色,坚持古典与现代并存,发展与保护兼顾,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跟进、全民参与,广辟融资渠道,切实加大文物古迹保护的投入,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全面实施旅游开发带动战略,重塑文化大县,打好“中国苗疆古城”旅游品牌,构筑“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和“水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古城和中国西南明清影视城。充分发挥名城旅游经济效应,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2005年,镇远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肉类奶鱼产量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分别达到1840元、6663元,年均增长7.38%、11.47%。商品丰富、市场繁荣、物价基本稳定。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务输出效果明显,社会稳定。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依法治县迈出了新步伐。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四五”普法进展顺利,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加大,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得到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农村社会维稳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镇远县是“山雄水美”之地。雄伟绝壁石屏山蜿如雄狮昂首挺胸,姿势嵬嵬傲然,碧水如诗舞阳河如一条凝碧的玉带,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倒影成画,构成了太极图上的石屏巨镇,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的独特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还有风景秀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神秘幽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高挂河和吴敬梓笔下《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中描述的龙神嫁妹(铁溪景区)之地。已孕育出四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国家级舞阳河镇远水利旅游风景区。
2005年,镇远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普九”(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重点的“两基”(基本普九、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教育已经基本实现,改造了一大批中小学校,教学条件显著改善,高中、大学入学率大幅上升,职业技术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计划生育措施扎实有力,人口过快增长趋势得到控制。文化体育进一步发展,县乡村各级文化设施和条件有所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群众性文体活动纷繁活跃。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农村税费、城镇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比重达到75.6%。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引进县外资金、启动民间资金投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
镇远县是一座充满崇尚山水、崇尚文明、崇尚文化、崇尚和谐精神基调的古城。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青龙洞留下的富有哲理的格言、对联等可佐证。当时地方京剧、花灯戏、河灯、社火的繁荣,商业与军事的格局合理,城外防御军事体系浑然天成,体现了“威镇远方军事的强驽之首”而“云南丽江之末”的军事演变过程。充分发挥了雄霸黔东大门军事堡垒和中国南丝绸之路作用。而今镇远人民仍保持着质朴、淳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每年举行各种民间传统活动,如:“三月三”、“九月九”等。其中源自明代的端阳龙舟文化节,以舞阳河为赛场,极具盛况,久负盛名,充分展示出“歌舞地”[吴敬梓《儒林外史》语]的古朴绚丽风采。民间传统活动的兴盛,反映了镇远经济文化的繁荣。
镇远县综合经济指标平稳增长。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1.42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 10.4%,超过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财政总收入达1.393亿元,年均增长18.2%,超过年均增长12%以上的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9亿元,年均增长28.6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亿元,年均增长13.94%。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牧林渔业比重上升。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能源、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商贸、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全面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二、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了镇石油路、镇台油路、铁溪景区旅游油路和镇远至大岭、羊场至都坪、镇远至岑松等一批公路改造镶边工程。黔东火电厂建设和氵舞阳河、龙江河流域水能梯级电站开发步伐加快。城乡供水、农田水利和城镇道路、绿化、防洪、排水等市政设施增强,城镇功能有所提升,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8%。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广播电视、信息通信、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实现了乡乡通移动、村村通电话与通电视。
镇远县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俱高。其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古朴典雅的古城风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建筑、艺术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写生。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