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概况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85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3%;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479元,增长4.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22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952元,增长2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01元,比上年增长13.5%;生活消费支出3878元,增长25.3%;人均居住面积33.86平方米。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4068人,比上年增长65.7%;其中城镇3741人,增长73.5%;农村327人,增长9.36%。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5个,床位628张,收养557人。社会福利企业12个,安置残疾人员231人。
芝罘区自然资源丰富,沿海有广阔的渔场,是中国著名的海珍品基地,沿海盛产海参、对虾、鲍鱼、扇贝等海产珍品;同时也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盛产中国大樱桃和烟台苹果,素以中国“果乡”著称。近年来,芝罘区把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着力发展特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了名优果品、花卉生产、珍禽畜牧、海珍品养殖和特色蔬菜五大农副产品基地。
芝罘区高等学校4所,在校生3.037万人,比上年增加2884人;中等专业学校13所,在校生2.437万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生4.265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2.69万人;小学57所,在校生3.455万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2万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7项。专利申请量386件,比上年增长13%;授权专利220件。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拥有卫生机构82所,其中,医院14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37张,卫生技术人员1085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6枚,其中金牌11枚。
芝罘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洋通商口岸之一,因其北部的中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芝罘岛而得名,世界权威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标称烟台即为“CHEFOO”。“芝”即灵芝。芝罘岛的形状,恰似一株巨大的灵芝;“罘”即屏障。芝罘岛横卧在黄海之中,似一道天然屏障,护卫着身后的沃土。也就是说这个岛有“灵芝”一样的形状,有“罘”一样的作用,因此称之为“芝罘岛”。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城乡商品交易市场37处,同比增加5处;成交额18.7亿元,同比增长54.5%。实现进出口总额60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2%,其中出口40601万美元,增长42.2%。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59项,增长6.7%;合同外资额54560万美元,增长62.4%;实际利用外资20476万美元,增长95%。主要旅游景点有塔山风景区和芝罘岛、崆峒岛、东炮台,烟台山公园,南山公园,毓璜顶公园景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实现旅游总收入2.8亿元,增长16.7%,其中外汇收入1400万美元。
芝罘区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气候区,全年温度适中,气候温和,季风进退有序,四季变化分明,大陆度为53.80%,同大连、秦皇岛、青岛等北方沿海城市相比,受大陆影响程度轻,更接近海洋性气候特点。因濒临北黄海,受海洋调节和影响,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春季温暖,秋季凉爽。年平均气温为12.6℃,年平均降雨量737毫米,相对湿度64%,空气湿润,阳光充足,气候宜人。
芝罘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境内属低山丘陵区,呈现低山、丘陵、准平原、平原和海岸等多种地貌类型。西北部的芝罘岛丘陵起伏;中部奇山山脉横亘,境内最高峰大王山海拔401.70米;南、西部地势较为平坦;北部沿海地带属山地港湾型海岸,岸线曲折,山与湾相间,形成较大自然港湾4个。陆地北端的芝罘岛为全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北部海域岛屿如屏,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6个。岛岸与陆岸北南对峙,中间水面广阔、波流缓稳的浅海区,滩涂广阔。整个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呈辐射流向。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6%。产品销售率达?99.27%?,比上年提高2.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1.42亿元,增长35%;实现利润1.91亿元,增长87.68%;实现利税6.27亿元,增长6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0.48,比上年提高42.05个百分点。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95亿元,比上年增长9.7%;更新改造投资3.12亿元,增长4.8%;房地产开发投资8300万元,增长34.7%。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72家,实现增加值42119万元,增长?8.5%?;实现利税10439万元,增长34.4%。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85个,完成投资额1037.6万元,增长368%。
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2.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增长1.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增长16.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增长27.88%。三次产业比重为2.13∶44.45∶53.4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6亿元,比上年增长?66.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2.18%。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47亿元,增长3.8%。农业增加值1.43亿元,增长4%。肉类总产1400吨,禽蛋总产1400吨,奶类总产5000吨。水产品总产3.02万吨,增长0.3%。全年造林4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40%。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