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概况
-
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四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蔬菜、畜牧业、苗木花卉等高效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2.3%。农林牧渔总产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7%。农业机械总动力172936千瓦,农用汽车1056辆,农用拖拉机1391台。灌溉总动力43486千瓦,农用有效灌溉面积9587公顷,占耕地面积比重为80.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1945.3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2344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242.4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202.6公顷。粮食总产7.03万吨,平均耕亩单产571.5公斤,播亩单产329公斤。蔬菜、瓜类种植面积8261.5公顷,高架茄子1000亩以上规模的种植基地10个。张周路花木基地341.4公顷。优质林果面积400公顷。年产食用菌1.34万吨。投资634万元建设生猪机械化定点屠宰厂、淄博富尔种禽厂和淄博大有良种繁育厂。年内出栏肉猪62914头,牛1715头,羊12173只。奶类产量3921吨,肉类总产量11321吨,禽蛋产量22642吨。
周村区境内年平均气温13.5℃,最高年平均气温15.0℃,出现在1998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3.1℃,出现在1986年。年平均最高气温19.8℃,极端最高气温为40.9℃,出现在2002年7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6.5℃,出现在1990年1月31日,年平均最低气温为8.9℃。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8.0℃。4月份升温较快,平均每4天升高1℃;11月份降温最快,平均每4天降低1℃。气温稳定≥0℃年平均302天,稳定≥10℃年平均为225天,稳定≥20℃年平均135天,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的积温为4598.0℃,≤0℃以下的负积温为-73.3℃。
周村是全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区。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1986年和1998年分别被列为全省和全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区。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全区461家企业中98%以上实行了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国有、集体企业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发展活力。周村的股份合作制改革被新闻界称为“周村现象”,被经济界誉为“周村模式”。“九五”以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不断深化,有10家企业成为省级规范化股份公司,同时,采取兼并、拍卖、出售、租赁等形式,放开、放活了一批中小企业,使其摆脱了困境。
周村是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周村自古商业发达,明末清初就开始走向繁荣。1904年,周村和省府济南同时被清政府开辟为商埠后,很快就发展成为闻名省内外的重要商品集散地,素有“金周村”、“旱码头”之美誉。近几年来,周村区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市场建设原则,依托纺织、沙发、家具等产业优势,大力兴办市场,先后建设了纺织大世界、沙发、沙发材料、不锈钢、摩托车、小商品等一大批大型专业市场,并建设了精品商厦、金桥商厦、金谷大厦等一批现代化商业设施。其中投资近亿元的纺织大世界成为山东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名列山东十大专业市场第3位,全国“双百强”大市场第20位。周村已基本形成了以城区市场为主体,以集贸市场为基础,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特色,高中低档网点相配套,批零兼营相结合的流通格局,有力地带动了周村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周村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山东省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几年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纺织、机械、化工、电子、家具等行业全面发展、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二OOO年全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2.47亿元,利润53291万元。近几年来,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周村区着力培植龙头骨干企业,使其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
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7∶52.7∶42.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25317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完成各项税收收入50417万元。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8亿元。贷款余额52.7亿元。保险收入完成8744万元。
周村区境内春季平均50天(4月1日~5月20日),回暖迅速,干旱多风,十有八年春旱。夏季平均为108天(5月21日~9月5日)温热多雨,雨热同季,自然灾害较多。秋季平均为61天(9月6日~11月5日)雨量减少,气温下降快,秋高气爽,十有五年秋旱。冬季平均146天(11月6日~3月31日)干冷少雨雪,多北风和西北风,十有五年暖冬.
土地资源:周村区有土地可利用面积19792.8公顷,按全国土地评级标准共分5级。水资源:周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595.93万立方米,其中客水16970.17万立方米。全区地下水总储量为1.35亿立方米。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粘土、石英石、磨石等。储量分别为:煤约300万吨、粘土约92万吨、石英石3000万吨、磨石120万吨。生物资源:野生动物:如兔、獾、猫头鹰、麻雀、蜂、蛇、青蛙、鱼等。野生植物:松、柏、杨、山楂、花椒、菊花等。
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区新开工工业项目508个,完成投资26.5亿元,其中列入“中小企业壮大工程”的50家企业开工项目53个,25个重点项目中有12个竣工投产。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65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4个,有6个项目列入市工业“三○工程”。全区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7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39.2%、23.9%和24.6%。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7.3亿元,销售收入198.9亿元,增加值60.4亿元,利税13.1亿元,利润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2%、35.3%、30.2%、22.6%、20.5%。企业总数4183个,职工8.5万人。规模以上企业191个,完成工业增加值25.8亿元,实现利税6.2亿元。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有:凤阳牌商标、玉兔牌商标、兰雁牌商标及凤阳牌软体家具(中国家具知名品牌)、兰雁牌牛仔服和牛仔布、飞狮牌毛巾和毛巾被、鲁梅牌蚕蛹、多星牌家用电器、北方牌实木家具、玉兔牌酱油和食醋等。
以雄鹰集团、众晶集团、飞狮集团为主的巾被生产企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最大的巾被生产基地。兰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坚固呢3000万米、牛仔服装600万件,是全国著名的坚固呢和牛仔服装生产企业,其“兰雁”牌牛仔服装成为国内四大名牌之一。宏信化工集团年产苯酐6万吨,增塑剂9万吨,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生产能力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列第三位,经济效益连续5年列化工部系统第一位。恒星集团是国家级大型乡镇企业集团,拥有固定资产5亿元,其造纸机械生产能力列全国第三位。与此同时培植形成了一批名、优、特产品,“凤阳”牌沙发、床垫,“雄鹰”、“飞狮”牌巾被,维尔舒毛毯、多星电热锅等,在全省、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