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概况
-
舟曲县矿产资源贮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共10多种,主要有煤、铁、金、锑、铜、锌、锰、石灰岩、大理石等。其中铁、锑等矿储量分别在2000万吨以上。全县有林地面积123.53万亩,其中的92.11万亩归属于县境内的省属森工企业白龙江林管局下属的两个林业局管辖,占林地总面积的74.56%。由于特殊的气候、土质等自然因素,舟曲的木材材质良好,尤以针、阔叶林种材质为优,是全省优良的天然用材林分布之一。经国务院批准,县境内有林地面积自1998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县内旅游资源既有雄伟奇观的自然景致,又有底蕴深厚、古老神奇的藏传佛教文化、蜚声陇原的人文景观。有国家级森林公园——沙滩森林公园;有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寺庙群集的翠峰山景点;有林茂草青、风景独特的拉尕山景色;有巴藏潮水节、博峪采花节、县城元宵楹联灯会。经济林产品主要有花椒、核桃、柿子、年产700多吨,并有梨、桃、苹果、葡萄、石榴、龙爪果、无花果等。中药材品种繁多,名贵中药材纹党(党参)、当归、红芪、大黄、柴胡、天麻等70余种,年产1000多吨。可食性山野菜资源薇菜、蕨菜、刺五加等80余种,可提供生产原料的山野菜达7500吨。退耕还林后,山野菜可年产5万吨,食用菌有香菇、木耳、羊肚菌等130多种,年产50多吨。
2008年,舟曲县旅游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全力打造“藏乡江南、泉城舟曲”旅游品牌,以民俗旅游开发为重点,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和促销力度,制作的“藏乡江南、泉城舟曲”、“拉尕山”、“六大舟曲”霓虹灯广告等一大批旅游宣传形象展示牌宣传作用良好,编辑制作的《达玛花》、《舟曲史话》、《龙江人家》、《爱在泉城》等一批旅游文化图书影视作品,展示了文化舟曲风貌。积极开展旅游景区等级申报工作,翠峰山已被评为2A级景区,拉尕山4A级景区已通过省级初评。独具魅力的拉尕山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进展顺利,明年上半年可敞怀迎客。拉尕山风景区管委会开始发挥作用。扶持兴办具有舟曲特色的“农家乐”、“林家乐”24家。积极挖掘、保护和开发县城17眼泉水,新打造的“山祖水家”城区旅游景点别具特色。进一步加快县城城镇化建设步伐,完成了广坝景观桥、城区道路“黑色化”工程及北街“双拥文化街”、东街“民俗小吃街”、桥头U型便民路、医院门口“康复平安路”建设和瓦场逐段拆迁改造、县城道路及排水等工程,使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一江两河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全县范围房屋建设紧张有序,整个龙江大地犹如改革发展大道上的一个大工地,热火朝天。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同比增长7.8%。
2008年,舟曲县环境和资源保护力度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我县大做“生态”文章,大打“环保牌”,有力地促进了魅力舟曲建设进程。在县城南山义务植树66万株,完成绿化面积500余亩,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实施了“长治”七期第三批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面积16km2。多次开展水电、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遏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开展的“保护白龙江,禁用塑料袋”控制白色污染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明显。《舟曲县分步淘汰土种山羊实施意见》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实施,采取政府补偿的办法,近万只土山羊惜别舟曲。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截止目前全县单位GDP能耗为0.6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4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了目标值以内。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运行保持平稳。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和及时足额入库。据初步测算,预计今年全县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3600万元,完成全年预算任务3295万元的109.26%,同比增长43%,比上年增收1080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467万元,完成年预算任务的115.4%,同比增长32%。财政支出62739万元,比上年同期多支28802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1.97亿元,同比增加5.26亿元,增长56.1%。各项贷款余额2.96亿元,同比增加1.26亿元,增长73.7%,其中为全县5329户灾后重建户发放财政贴息贷款共13095万元。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和金融形势的平稳运行,有效地缓解了财政收支矛盾,特别是在改善民生方面,县财政积极筹措8801万元,超额列支县级配套资金1157万元;按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足额拨付了全部专项资金,使全县项目建设资金到位率和工程进度走在了全州前列。
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白龙江谷地海拔较低,其高度在1200米左右,南北两则的山地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中部的大草坡、葱花坡、吊草坡一带,山势较缓,海拔在3000米左右。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石头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严重是舟曲的自然现状。
2008年,舟曲县工业强县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培育电力、矿产、农产品加工三大特色工业体系。电力建设方面,着力狠抓了水电开发和电网升级改造,全县已建成水电站25座,装机容量12.68万千瓦,在建24座,装机容量29.06万千瓦。丁字河口110千伏输变电项目投入运营,虎家崖110千伏开关站也竣工投产。丁字河口铁合金厂生产经营良好。农产品加工方面,继续加大对经济林果、中药材、山野菜、腊肉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农产品加工效益进一步提升。按照《舟曲县丁字河口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工作方案》,对集聚区进行了合理布局,目前已完成上报了硅铁厂、肉牛羊育肥、中药材加工、农贸市场等6个项目规划及项目建议书,正在加紧与省上有关部门衔接。据初步核算,今年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3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10万元,同比增长47.4%,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4290万元,同比增长75.7%。我县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完成全州乡镇企业“12345”工程及四级办企业目标先进县。
舟曲县居温暖带气候区,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的差异性很大。常有“山下桃花盛开,山上白雪皑皑”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现出“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景”的气候特点。春季温暖回升快而稳,秋季温凉阴雨多。据县气象局资料记载,全县日照数为1842.4小时,日照率42%,年内8月份为日照最多月,年总辐射为105.8千卡/㎝2。据县气象局资料记载,全县日照数为1842.4小时,日照率42% ,年内8月份为日照最多月,年总辐射为105.8千卡/㎝2。
2008年,舟曲县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教育方面:“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顺利通过省州年检。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生均补助标准达到1200元。争取到省特岗教师72名,有力缓解了农村教师紧缺现状。高考取得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录取率高达72.6%,其中重点大学录取40名,二本录取252名。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铺开,其中舟曲一中2号教学楼和宿舍楼等6个学校的重建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多数学校已完成重建前的准备工作;21所学校维修加固正在加紧进行,6所已完工。大灶工程使学生食宿放心,学得安心。瓜咱坝教学园区项目有望实施,教育系统新增1075万元的教学设备。卫生方面: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断扩大参合面,使全县参合率达93.04%,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新建的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市民;由深圳市援建的中藏医院已完成主体,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完成“三通一平”;县妇幼保健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重建项目正在选址,立节、拱坝两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动工建设;峰迭乡水泉村、江盘乡河南村等5个村卫生室已建成投入使用。扎实开展灾后卫生防疫,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计划生育方面:高度重视计生工作,全年累计投入计划生育工作经费216.48万元,进一步健全了计生服务网络,为乡镇计生服务所充实了19名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落实奖励扶助等优惠政策,共为计划生育特困家庭落实了奖励扶助资金27.56万元;将994户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两户”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免除了农村1784户“两户”家庭共7142人的参合金14.284万元,使全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8.07%,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3.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0‰,全县流动人口协查通报率、函复率、发证率、验证率均为100%。灾后重建帮扶重点向计生对象倾斜。文化体育方面:文物普查进展顺利,大型民族民间歌舞剧《梦幻拉尕》首演成功。县财政积极筹资实施了城乡有线电视一体化工程,全县除博峪乡外的大部分乡镇通电话的村已开通有线电视,甘南电视台和舟曲电视台节目落户千万农民家中。成立了白龙江楹联诗词协会,首本楹联书刊得以发行。积极组织参与了甘南州农牧民“和谐杯”篮球比赛,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举办了“庆五一、迎奥运‘移动杯’”城区各单位篮球比赛,全县210个行政村,村村春节元宵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同时,科普宣传、人事编制、国防教育和“双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县志、地震预防、残疾人救助等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舟曲县土地总面积447.56万亩,其中农业用地24.3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44%,内净耕地14.31万亩,占农业用地面积的28.74%,林业用地291.21万亩,(包括白龙江林管局所属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65.1%,内有林地256.2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4.6%,宜林荒山坡地34.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7万亩,草地93.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8%,内有可利用天然草场82.43万亩。全县农林牧用地及畜禽资源。
舟曲县水力资源得天独厚,主要为“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三条河流在县境内共有支流40多条,总径流量36.88亿立方米。白龙江在县境内流程为67.5公里,落差420米,年均流量81.9立方米/秒;拱坝河流程78.5公里,落差1800米,年均流量17.44立方米/秒;博峪河流程37.5公里,落差1880米,年均流量8.45立方米/秒。“一江两河”水能总蕴藏量为76.8万千瓦。
2008年,舟曲县“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尽力克服低温冰冻灾害和“5·12”震灾不利因素,重点狠抓了冬播油菜、中药材、林果、无公害蔬菜等优质高效农产品示范推广工作,使全县粮经比由去年的81.8:18.2调整为78.7:21.3,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农业生产取得较好收成。今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3.7%,粮食总产量达到3.03万吨,完成计划任务的101.27%。油料总产量达到2239.78吨,完成计划任务的112%。三是特色主导产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重点狠抓了以花椒、核桃、柿子为主的经济林果、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猪养殖和腊肉加工、山野菜加工基地建设。全年新增优质核桃6000亩、花椒40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700亩,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点3个,示范面积2800亩,博峪等乡基本实现了订单种植。全县已建成各类特色产业基地15.07万亩,其中花椒5.74万亩,核桃2.47万亩,中药材2.54万亩,豆类1.7万亩,反季节蔬菜1.42万亩(其中冬播洋芋0.51万亩),油菜1.2万亩(其中冬播油菜7000亩)。积极扶持兴办了兴达腊肉加工厂、博峪药材及土特产加工厂、大峪森沁山野珍品加工厂、龙舟中药材开发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并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四是“农牧互补”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扩张了县农牧互补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生产规模,全年出栏生猪2500头,以“公司+农户”扶贫经营模式,辐射带动了众多群众发展舍饲圈养并受益。完成了种公畜繁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建成的白龙江农牧互补草产业发展公司起步良好。大力扶持发展种草养畜专业户和规模养殖户379户,其中生猪养殖户185户,万只以上养鸡户两户,扶持新建的白龙江奶牛养殖场初具规模,基本满足市民牛奶需求。尝试发展草产业,完成种草面积3万亩,完成任务的100%。加强畜种改良引进工作,完成黄牛冻配畜种改良74头。狠抓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了畜牧业安全。全县以生猪养殖、腊肉加工、养鸡和种草养畜为主的农牧互补产业化框架初步形成,各类牲畜存栏12.29万头(匹/只),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为20%、40%和25.6%。五是劳务经济稳步发展。针对“3.14”不稳定事件和“5.12”地震对劳务经济造成的影响,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和组织输转力度,全年共培训劳务人员1.05万人,累计输转2.98万人次,创收近亿元。六是扶贫工作扎实推进。14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基本完成,基本解决温饱0.25万人,稳定解决温饱0.26万人。七是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成效明显。按照“摸清家底抓劳务,特色种养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使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工作走在全州前列,省、州试点村建设任务通过省、州验收,两个县级试点村建设进展顺利。八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认真实行“一卡通”制度,及时兑现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民进一步得到实惠。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