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概况
-
绛县地貌东南高峻,西北平缓,中条山横亘县境东南部。紫金山位于县境西北角,全县处于中条山东段西北坡倾斜部分,中条山主峰舜王坪距县境不远。县境内海拔一般在550—750米之间,最高海拔2047米(么里镇垣址坪村南山),最低481米(南樊镇尧都村沟底)。其中,山区670.61平方公里,占67.5%;丘陵台塬178.83平方公里,占18%;平川144.06平方公里,占14.5%。县境内按浍河水系和涑水河水系分为塬上和塬下两大部分。塬上有卫庄、陈村、古绛、冷口、横水、郝庄6个乡镇,面积619.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2.38%;塬下有南樊、大交、安峪、么里4个乡镇,面积373.71平方公里,占37.62%。
工业上,立足传统优势,以建设“工业强县”为目标,以“一增三优”为主攻,实施了炭黑湿法造粒、重型汽车离合器、前车桥、钢铁冶炼、煤焦油深加工、水泥增容改造、硅铁炉改造等一批技改项目。培育了宇进、飞鹰、晋星、金甲、志信、远征、飞龙、明迈特第一批优势企业。初步形成了焦油化工、机械制造、精密铸造、冶炼冶金、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六大支柱产业。重型汽车离合器、前后桥、炭黑、益心酮片、水泥、维之王蜜饯、铁合金、工业硅、割草机、钢锭等十多种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上占有了一定的份额。重型汽车离合器年生产能力达5万台、前后桥生产能力达6万台,分别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12%和20%。炭黑生产量达12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七分之一。200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1.8亿元,同比增长13.1%;工业增加值达到6.78亿元,同比增长9.2%。
2002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县东循环路改造、绛中搬迁、县宾馆建设、体育场改造、汽车客运中心建设、饮水解困、有线电视光缆改造、城乡电网改造、变电站建设30等余项基础设施工程,每年投资都在亿元以上。目前,绛县220KV输变电工程、第一农贸市场改造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当中,沁(水)东(镇)线二里半一级路建设已经立项,另有一些重大项目正在运作当中。
绛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高温,日照充足;秋季凉爽,雨量充沛;冬季寒冷,雨量稀小。年平均气温11.4度,最冷一月,均温为-- 4度;最热七月,均温25度,年均降雨量 630毫米。霜冻期十月至次年三月,无霜期 190天。
东环路汾河大桥建成通车,龙兴广场、文庙广场竣工开放,县城街道的硬化、亮化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实施,为名城增添了光彩。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完成11341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增长35.52%,增幅名列全市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增长5.2%。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新突破。
农业上,以建设“农业特色县”为目标,立足本地优势,着力培育以牛、鹿为主的畜牧业、以山楂为主的林果业、以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三大特色产业。目前,这三大特色产业在全县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了55%。全县3万多农民离开土地,进城进厂,从事二、三产业。维之王、金绛、金甲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已有了3家企业的1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生态建设不断推进,完成退耕还林16万亩,省、市先后三次在该县召开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现场会。
绛县历史悠久,史称古绛,是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在此建都,留下了车厢城、晋文公墓、晋献公墓、晋灵公墓等诸多遗迹。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阴寺和国宝释迦牟尼独木雕像等人文景观,沸泉龙岩洞、东华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绛县是尧文化和龙舞文化发祥地之一,唐尧故里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绛县飞龙获得了国家专利,曾参加过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和香港回归庆典,先后出访过日本、马来西亚等国。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20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