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江区概况
-
金城江区境内有大小河流32条,水能蕴藏量为19.4万千瓦,可开发装机15.32万千瓦,现已开发装机3.71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24.22%。矿产资源主要有有色金属矿、煤矿、化工原料和稀有金属矿四大类,其中有色金属矿已探明的有铅、锌、锑、锡等17钟,不同级别储量的矿床54个,矿点32个,总储量1.3亿吨,均具有较高的品位和开采价值,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近几年来,金城江区坚持“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初步建成了以有色金属、建材、电力、制丝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据初步统计,自撤市设区4年来,总产值翻一番多,到2006年达18亿元,年均增长15%;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1亿元,比2002年增长171%,年均增长28%。通过几年的发展,该区工业经济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整体规模由小交大。总量得到扩展,工业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发展态势,产值、利税实现翻两番以上。到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从2002年的10家上升到16家,增长了60%;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2家,填补了2002年的空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4.55亿元,是2002年的2.75倍,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1%,比2002年提升2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28亿元,比2002年的4882万元翻两番多。经济结构日益优化。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力度,引进东江健民食品厂、金城江新兴茧丝公司、河池永固混凝土公司和广西富源药业公司等涉农加工企业和新型建材企业,使原有的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补充和优化。金城江成源冶炼厂、河池五吉公司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开发出一批技术含量高的锌、铟新产品。金城江成源冶炼厂、河池东方锑化工公司等一批矿冶、化工企业还获得产品自营出口权。非公比重大大增加。近年来,金城江区为非公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如制定了《关于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经营环境的若干规定》、《金城江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激发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促进了非公企业的长足发展。2006年,在全区16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非公企业占10家,占63%,实现产值11亿元,占76%。特色产业逐渐形成。金城江实行区四家班子领导和区直单位负责人联系挂点企业制度,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促进矿产、建材、水电、制丝等特色工业朝集群化方向发展,成为该区的支柱产业。2006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4.36亿元,比2002年翻两番多,年均增长35.8%,实现利税1.18亿元,比2002年的4762万元增长2.5倍。
近年来,金城江区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打造现代“精准农业”,提升肥料利用效率及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2008年,该区被列入测土配方施肥国家补贴项目县,获得专项经费100万元,全年共推广实施面积32万亩。金城江区土地富饶,气候适宜,全区森林覆盖率为44.42%,植物种类繁多,为绿色产业开发创造了条件。特色农业主要有桑蚕、果蔬、糖蔗、生姜、水果、中草药等,此外,甜茶、茶油、八角、沙田柚等名优产品也闻名在外。
金城江公路以金宜、金水、五九、东九二级公路为主构成的国道323线,以寨任二级公路为主构成的国道210线,以及以水南二级公路为主构成的国道050线在境内相互贯通,近处沟通域内各乡镇村屯,远处连接西南各省,是西南各省进入广西、走向东盟各国的咽喉和纽带,国省道和高等级公路在域内的行程有206.53公里。域内县乡公路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至2005年先后完成金城江--六甲等8条95.3公里的县乡公路改造,实现了64%乡镇通油路、56.4%的行政村通公路、39.8%行政村通汽车的目标;2006年开始,金城江区又掀起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高潮,正在实施的有侧岭、下考、拔贡、长老、白土等5条159.5公里通乡油路建设工程及塘子等32条175.9公里通达工程建设,这些项目将在2008年5月全部完成。目前,辖内各种道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098.75公里,其中金城江区交通局管养228.34公里,金城江公路局管养293.45公里。
21世纪头20年,是金城江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依托处于河池市的区位优势,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行业,拉动全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扩大第三产业整体规模。主要措施有:一加快新兴行业赶超步伐,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改善城镇规模结构。三、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打造通道旅游业和城郊旅游经济。四、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五、加大第三产业企业改革力度,提升第三产业科技含量。六、以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壮大第三产业发展的主体。
金城江区设有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18所,完全小学52所,校点76个(含村初小),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9所(其中民办26所)。在校普通高中生4224人,职业高中生763人,初中生12908人,小学生20334人;特教生77人;在园、在班学生8317人。小学专任教师1728人,初中专任教师956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12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49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1所,专任教师11人,兼任教师89人。1998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后,金城江区及时将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上来,始终从统筹城乡和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提升全面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做好扫盲工作,并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和学前教育。同时,大力开展普及实验教学(简称“普实”)工作(2002年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范围,使办学条件由合格化向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金城江区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保持在河池市前列。
金城江区境东界宜州市,系云贵高原余脉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为400-600米,最高海拔为1114米。属桂西北边陲要地,全境东西长68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23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5万亩。全区跨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带,年平均气温20.4°C,年降水量为1470毫米,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2007年,金城江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到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82418人次,参保人员到医疗机构平均就诊4.96次;金城江区医疗机构入院人数1211人次,占参保职工7.3%;门急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37.81元;出院病人人均住院医疗费用2707.74元。经过7年的努力,金城江区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目前,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有1.66万人,并代管离休干部和二等乙级残军以上的人员71人。
金城江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黔桂铁路和国道050线、323线、210线三条西南出海大动脉贯穿全境,河池飞机场距中心城区仅30公里,宜州至金城江、六寨至金城江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建设。金城江区东距柳州市197公里,西距贵阳市421公里,距首府南宁市270公里,是桂西北地区不可替代的交通枢纽。近年来,金城江区借助西部开发的良好机遇,以高等级公路、铁路改建扩能建设为重点,以县乡公路改造为辐射,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构建了金城江区公路、水路、铁路的立体交通网络。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20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