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概况
-
李沧区地形、山脉与河流 李沧区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良。东部低山丘陵,中部地势平坦,西部沿海,海岸线长约13公里,主要出产鱼类和贝类等海产品。境内有卧狼齿、老虎山、北平岚、烟墩山、楼山、凤山等12座山丘,均系崂山余脉。其中卧狼齿海拔428公尺,是李沧区最高点。李村河、王埠河等9条季节性河流,均发源于崂山山脉,流经区内。
李沧区辖区内有卫生机构120个,其中医院12处,承担全区28万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工作。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93人,床位总数1711张。区内有个体行医者131人。在医疗机构中,李沧区医院占地面积为10.5亩,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设内、外、妇、儿、中西医结合及口腔等科室,属中型综合性医院。医院病床150张。医院年门诊量为119220人次,病床使用率为45.1%。医院职工总人数274人,卫生技术人员213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0余人。
李沧区通讯发达,交通运输条件方便,是连接市区内外的交通枢纽,胶济铁路穿越全境西部,境内通车里程达10公里,设沧口、楼山等站台及货场。公路四通八达,308国道、小白干路、西环海公路、四流路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青银高速公路等主要干线南北向穿越全区,承担着进出区的客货陆路交通运输任务。设施完备和设备先进的邮电通讯以及区流亭国际机场毗邻的优越条件,大大缩短了李沧区同外界各地友好往来的距离。
全区有文体站10处,半数以上的居家委文化大院及村文站达到省一、二类标准,形成了三有文化网络;有图书馆2处,藏书25万册,李沧区图书馆属国家二级图书馆;有出报刊销售87家,区属有线电视台一座。李沧区各类文艺骨干近千人,其中高有专业文化人才近30人。有国家级会员5人,省、市级会员60多人,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去年成功举办了山东省“李沧怀”青年歌手大奖赛。崂山百货集团和崂山商贸大厦股份有限公司的鼓乐队多次奔赴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表演,展示了中国民间文化特有的丰彩。
全区现有已开工三资企业160家,合同利用外资2.1亿美元。1998年,全区共签订合同项目18个,合同利用外资27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4%;实际利用外资1904万美元,三资企业实际出口2.1美元,全区完成出口交货值17.4亿元。为加快全区外经工作的发展,努力改善外商投资的软硬环境,强化对三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在东部建立了经济开发园区,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有利措施安商、稳商,帮助外商投资企业协调解决贷款、税收、销售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建立信息库、人才库、项目库,努力为三资企业提供人才,提供信息服务。另外,积极参加对外招商活动,建立投诉和监督制度,全区的外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全区现有幼儿园121处,幼儿教师670,其中省示范幼儿园6处,市级一类幼儿园23处。有小学36处,5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23100人。普通中学12所。成人教育中心1处,教师进修学校1处。全区小学教学设施均达国家一类标准,体育达标率99%。全区有在职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68人,中学一级、小学高级735人。多年来,李沧区积极加强素质教育,并建立了青岛市唯一的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小学生文艺教育成果丰硕。1998年该区选送的小学生舞蹈《鼓妞》获全国中小学文艺汇演二等奖,合唱《雨丝》获三等奖,在青岛市是为数不多的。
近年来,李沧区依靠“科教领先、内外并举、商贸富区、乡(镇)企强区”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乡镇经济、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四大支柱的拉动作用,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1998年,全区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完成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9亿元,同比增长18%;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75%、52.40%和45.8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7亿元;商业营业额30.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9.5万美元,外贸出口交货值15.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3872亿元。
截止到1998年,全区共有工业企业910家,其中区办工业企业26家,乡镇工业企业390家,私营工业企业407家,职工总数4.97万人。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3亿元,占各产业总额的50%;完成工业总产值58.3亿元,完成利润1.23亿元,全区乡镇以上企业的改制率已达92.2%。主要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染织、针织服装、建材、化工、机械制造、低压锅炉等行业为支柱的加工工业体系。李沧区从区情出发,依靠“乡(镇)企强区”的战略,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乡镇企业已成为全区的经济支柱。近年随着乡镇企业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不断加快。1998年李沧区有12项新产品通过市级鉴定。其中青岛青义燃油锅炉有限公司近年来开发了多项专利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1998年被列入青岛市十大高新技术企业。1998年全区乡镇工业完成总51.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8%,实现利税2.7亿元。
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抓好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型商业设施和市场建设。李沧区已初步形成了一街四城、七大商厦、六大专业市场的青岛市市区北部商业中心格局。1998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0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社会商业营业额29.7亿元,同比增长18%,全区市场交易额达到15亿元。有四大商场持续列青岛市十大商场之列,其中崂山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销售额居全市各大商场首位。李沧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规模效益明显。近年来,李沧区加快大中型商业设施建设步伐,扩大规模、拓展发展空间,增强企业竞争和抵御风险能力,争取市场份额。目前全区拥有营业面积万米以上大商厦7座。其中崂山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面积2.1万平方米,1998年销售额5.62亿元,居全市各大商场首位,在已建成的大型专业市场中,沧口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交易大棚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网点面积6300平方米,是青岛市三大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之一,也是全市最大的瓜果市口和肉类市口,交易量分别占新疆、西藏、甘肃等15个省、市。二是连锁经营立足青岛,面向全国。李沧区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拓展市场,加快连锁经营的发展步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区各类连锁店达40个。区蔬菜公司改制成立的“双永蔬菜副食品连锁有限公司”包括16个连锁店,跻身青岛市十大连锁公司行列。青岛锅贴股份有限公司连锁经营的触角已延伸到北京。
李沧区有土地、建材、海滩涂等自然资源,其中土地资源较市内他区相对丰富,现有尚未利用的土地6543亩,有海滩涂面积997公顷,具有发展旅游、房地产、水产养殖、建筑建材业的良好条件。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20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