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概况
-
渭南市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率先完成了全市3221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5个,中心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妇幼保健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36%,婴儿死亡率1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合人数达389.05万人,参合率达94.1%,全年补助202.45万人,补助金额3.99亿元。年末拥有卫生机构59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9个,卫生技术人员14643人,其中医生5017人,注册护士3861人,拥有床位数13276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3125张。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投入资金318万元,安装器材424件,建成了10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投入224万元,安装器械610余件,建成了28个城市社区健身广场;投入108万元,安装器械180余件,新建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个;建成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场地各1 个。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2009年全市运动员共获世界冠军2个,破世界纪录一项;获亚洲冠军2个;获全国冠军13个、亚军9个、季军5个。获省级比赛金牌22枚、银牌27枚、铜牌34枚。
渭南市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市积极落实中省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地膜玉米、设施瓜菜、有机水果、畜牧养殖,促进农业稳步发展。2009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到174.67亿元,剔除价格因素,较上年同期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118.46亿元,增长6.8% ,林业产值8.49亿元,增长0.3% ,畜牧业产值38.03亿元,增长8.6% ,渔业产值1.06亿元,下降4.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63亿元,增长4.3%。粮食生产取得新突破。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达到858.35万亩,较上年增加59.15万亩,增长7.4%。粮食总产达245.1万吨,增加16.57万吨,增长7.2%,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其中,夏粮产量116.87万吨,较上年减产4.12万吨,下降3.4%;秋粮产量128.25万吨,较上年增产20.69万吨,增长19.2%,创历史最高水平。秋粮中,玉米产量121.14万吨,增加20.88万吨,增长20.8%。棉花总产7.59万吨,下降17.2%。油料总产6.56万吨,下降2.3%。蔬果特色农业发展加快。2009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100.6万亩,较上年增加43.57万亩,增长76.4%,产量172.63万吨,增加76.62万吨,增长79.8%,蔬菜产值达16.13亿元,增长4.9%,全年水果产量237.6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57.75万吨,增长32.1%,产值50.07亿元,增长30.3%,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81.46万千瓦,增长4.2%,其中拖拉机115.06万千瓦,增长4.1%,联合收割机30.05万千瓦,增长25.8%,农用运输车211.58万千瓦,增长17.7%。机播面积762.42万亩,增长17.8%,机收面积540.37万亩,增长13.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28.26万亩,增长1.8%;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38.4万吨,增长7%;农膜使用量1023.65万公斤,增长94.3%。
渭南市的旅游资源斑斓多姿,得天独厚。著名的西岳——华山风景区誉满中外,奇险峻秀居五岳之首,目前进出道路畅通,高空索道已经建成,初步成为融休养、度假、娱乐、游览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胜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韩城,琉金映彩的古建筑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游客可瞻仰、谒拜司马迁祠墓,欣赏元代建筑“禹王庙”,观赏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元、明古建筑群和被誉为“东方民居村寨活化石”的党家村。宏大的渭北帝王陵墓群,特别是全国重点文物---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令游客为修复了的盛唐石雕慨叹不已,引发思古之幽情,激起振兴中华之豪情;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大唐代国长公主碑》和《华山碑》、《苏孝慈墓志》,《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志石之铭》、《高力士碑》、《义门王氏先茔碑》、《蒲城王氏祠堂碑铭》等,都是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为保护、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渭南市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中、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一揽子计划指导下,积极克服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将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趋势,全市经济实现了保增长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55.5亿元,较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0.5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2.98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1.97亿元,增长14.7%。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15.3∶47.8∶36.9,人均生产总值12069元,同比增长14.2%。
渭南市消费市场繁荣旺盛。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78亿元,同比增长19.85%,其中城市零售额50.65亿元,增长21%;农村零售额137.12亿元,增长19.4%,实现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在减征乘用车购置税、调整旧汽车报废更新财政补贴等政策的拉动下,汽车销量较快增长。全年限额以上企业汽车销售量12690辆,同比增长19.68%。市场物价总势稳定。从全年12个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看,保持在99.8%-101.4%之间,总体物价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八大类价格“四升四降”:食品类价格上涨3.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9% ;衣着类下跌1.2%;居住类下降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0.2%,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3.8%。
渭南市工业生产实现了“V”型转升。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5%,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二季度企稳回升,下半年逐步加快,整体呈现V形反弹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96.32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销售产值673.34亿元,增长22.6%,产销率为96.7%。轻工业完成产值102.49亿元,同比增长29.5%,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93.83亿元,增长17.7%;中省属企业完成总产值384.83亿元,同比增长19%,市县属企业完成产值311.49亿元,增长19.7%。支柱行业优势明显。2009年全市能源、化工、冶金、机械、食品、建材、医药、轻纺等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81.13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7.8%。八大行业“七增一降”,能源工业实现产值235.03亿元,同比增长14.4%,食品工业产值77.9亿元,增长3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17.72亿元,增长25.3%,医药制造业产值6.3亿元,增长3.9%,纺织服装工业产值7.57亿元,增长39.6%,有色冶金工业产值260.34亿元,增长23.6%,装备制造工业产值29.53亿元,增长13%,化工工业产值46.73亿元,下降0.5%。建筑业生产加快。2009 年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5.66亿元,较上年增长35.4%,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93个,完成总产值143.85亿元,增长48.1%;房屋施工面积564.55万平方米,增长52.3%,房屋竣工面积63.01万平方米,增长35.4%。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9.56亿元,增长56.2%。
渭南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30多种,其中储量大、易开采的20多种。煤、钼、金、石为优势矿种。素有“黑腰带”之称的渭北煤田绵延200千米,年产煤炭千万吨以上,开发利用枧模居全省之首;钼矿已探明储量1,000,115金属吨,居全国第二位;金矿石探明储量21.7万金属吨,占全省48.4%;地热水和医饮兼用矿泉水资源丰富,其中大荔矿泉水日出水5.6万吨,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罕见”。
渭南市历史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现有文物古迹遗存6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60处。遗存了“大荔人”头骨化石和新石器时代的“沙苑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100多处,古代遗产和文物瑰宝以“五岳第一庙”的西岳庙、气势恢宏的唐帝王陵墓、一代史圣司马迁的祠墓、纵贯南北的魏长城等最为著名。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秦腔、华阴老腔、华州皮影、同州梆子、碗碗腔、迷胡、阿宫腔等多种戏曲剧种蕴积深厚;石雕、木雕、面花、皮影等民间艺术巧夺天工。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杰出的人才。出过6位皇帝、80多位宰相、300多位将军。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唐代名将郭子仪,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屈武,著名作家杜鹏程等彪炳青史。
渭南市是陕西乃至西部最优农业生态区。人工饲养的畜禽20多种,其中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等量大质优。野生植物2500多种,农林作物87种,尤以小麦、玉米、豆类、苹果、酥梨、棉花、花生、蔬菜、烤烟、花椒、西瓜等最为充裕。2006年,粮食总产201.2万吨,棉花总产7.2万吨,油料总产10.96万吨。以苹果、梨、枣和时令水果为主的果品面积发展到145万亩,以大棚瓜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到46万亩,果、菜、畜三大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0亿元左右,果汁加工能力达到21万吨,果品储藏能力达到51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果品冷藏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浓缩果汁加工基地。白水牌”红富士等37个品牌苹果和酥梨荣获“中华名果”称号。
渭南市主要有渭河、千河,漆水河,石头河等。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河流:均属黄河水系。除黄、渭、洛三大过境河流外,还有发源于秦岭的沋河、赤水河、罗夫河、潼河等及发源于北部山区的滹水河、白水河、盘河、芝水河、孔走河、大峪河等。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25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