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概况
-
宜昌市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3.1℃~18℃,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气温24.1℃~28.8℃,元月平均气温1.7℃~6.5℃。极端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5.6℃。
宜昌市素有川鄂咽喉之称。境内两条东西向的汉宜高速公路、宜(昌)万(州)铁路、焦柳铁路、川江黄金水道和三峡机场所构成的现代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在宜昌城区和周边区域形成连接点,使宜昌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宜昌承东接西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大交通带来大物流,宜昌的物流中心功能将日益显现。大交通必将带来人员在更大范围(跨省际)的迁徙与流动,宜昌的城市人口与规模将呈加速扩张之势。交通状况的根本改观,加之宜昌居中不偏的地理位置,大公司、大集团的总部或区域性销售中心将更加看好宜昌,现代服务业将快速发展。
宜昌市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区、丘陵、平原都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是大巴山,中部巫山,西南部是武陵山,宜昌城以东的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属丘陵山区和平原;宜昌城以西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等县属于山区,是我国二级阶地东端,崇山峻岭,峡谷交错。在市域总面积中,山区占69%,丘陵占21%,平原占10%,构成“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征。
宜昌经济发展以巩固加强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为目标。目前,宜昌工业已由水电、化工、食品医药“三大支柱”增加到含装备制造的“四大支柱”,截至9月底,全市电力产业增长7.26%,化工产业增长17.94,食品医药产业增长35.49,装备制造业增长39.35%,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59%。宜昌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以柑橘为特色的水果产业、以草食动物为特色的蓄牧产业、以库区特种养殖为特色的水产业、以无公害反季节为特色的蔬菜产业、以优质绿茶为特色的茶叶产业、以乌红天麻为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宜昌六大工业优势产业:以发电和输配电为特色的水电产业、以绿色健康食品为特色的食品产业、以磷化工为特色的化学产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以新型建材为特色的建材产业、航天工程及海洋探测产业。宜昌五大服务区域中心:世界水电旅游中心、区域性交通中心、区域性信息中心、区域性商务心和区域性科教文化中心。
宜昌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宜昌境内探明的矿物有53种,占全国已知矿的1/3,占湖北省的45%。主要矿产有磷、铁、煤、锰、铬、铅、汞、金、银、铜、锌、硅、石膏、石墨、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各种矿产地1044处,其中,工业矿床462处,大型矿床14处。磷矿是全国六大矿区之一,储量在11亿吨以上,是全国第三大矿区,占湖北省的50%;已探明铁矿储量约10亿吨以上;锰矿储量达1167万吨以上;硅石储量达3499万吨;银钒矿储量639万吨;石灰石矿储量在8亿吨以上;石墨矿储量在7万吨以上;汞矿储量37万吨以上;铬铁矿储量3万吨;蛇纹石储量1亿吨以上;石膏矿储量达2440万吨以上;煤矿储藏量5亿吨;黑色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贵金属矿分布较广而且含量高,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石墨矿探明综合储量1552万立方米,是中南地区唯一的磷片石墨矿,矿石品位全国第一,储量全国第三;石膏储量近1亿吨,是湖北省仅有的雪花型矿;石灰岩储量3.7亿吨,花岗岩石材储量1100万立方米,远景储量达12亿立方米。这些矿藏分布相对集中,化工原料和建材、冶金辅料矿最具有开发前景。
近几年,宜昌市经济总量连续居湖北省第二位,宜昌商务经济发展中“省域副中心”的地位初现端倪。2009年全年宜昌实现生产总值1272.33亿元(2010年3月普查后),位居中部同等城市第三位,比上年增长15.1%,增幅创近五年新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9亿元,增长24.1%。预计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29万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5186元,增长10.7%。截至2009年12月28日,宜昌国税系统2009年共完成税收收入10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4%,净增12亿元,从而使宜昌在湖北首家跨入年国税收入超百亿的地级市行列。2009年全市国税收入增长实现了“两个高于”,即全市国税收入增幅(13.74%)高于全省国税收入平均增幅(11.36%)2.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7.1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95%)6个百分点以上。
宜昌市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流经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经市域153公里。此外,还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条。宜昌市内河流总长3793公里,河流密度计每平方公里0.18公里。水能蕴藏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量达2500万千瓦,是我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装机21台,总容量27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57亿千瓦小时;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装机4台,总容量120万千瓦;正在兴建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本市的三斗坪镇,东距宜昌市城区40公里;设计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83亿千瓦时;还有高坝洲电站、水布垭电站等五个大中型水电站和已建成的387座小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将达2300万千瓦,年发电量1100亿千瓦时,从而使宜昌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建设基地,并将成为全国的能源中心。三峡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电城。
宜昌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年平均总水量4741.4亿立方米,市境内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99条,其中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4条,总长3793公里,总集水面积占全市的83.9%。主要河流有: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 、下牢溪。
宜昌市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公布的40佳旅游城市;2000年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正在向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城迈进。宜昌境内拥有国家级AAAAA级景区一处,国家级AAAA级景区10处,分别为:宜昌市柴埠溪峡谷风景区、宜昌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宜昌车溪民俗风景区、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宜昌市三游洞风景区、三峡大瀑布风景区、宜昌九畹溪风景区、清江画廊度假风景区,其总量目前居湖北省首位。国家3A级景区13处,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名城。全市已开放的旅游点350多处,享有盛誉的有100多处,长江三峡画廊及三峡水利工程坝址中堡岛、葛洲坝水利枢纽为全国旅游热线,世界著名。长江三峡四百里画廊在1985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1年又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热点。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位于本市境内,其奇峡险滩,令人叹为观止,有“西陵山水天下佳”之称。这里还有历史悠久的巴人遗址和三国古战场遗址,被誉为“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绝”之一的当阳玉泉寺,清江小三峡,兴山高岚风光及其栩栩如生的卧佛,宜昌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我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和的友好使者王昭君的故乡,千姿百态的五峰、远安天然溶洞群,著名的三游洞、金狮洞、白马洞、龙泉洞、长生洞、燕子洞等迷宫奇观,风采各异美不胜收,神秘的原始森林等,众多的山水风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宏伟的葛洲坝工程、隔河岩水电工程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20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