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概况
-
东港市交通发达。紧临城区的大东港,拥有6个万吨级泊位和连接东北腹地的疏港铁路,国家“十一五”拟建的东边线铁路将进一步拓展大东港的辐射能力,已开通与韩国仁川客货运输航线和至日本直江津、敦贺、韩国釜山及国内诸多港口的集装箱航线,是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的出海口和物流集散地;境内丹东民航机场距东港城区17公里,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十几条航线;陆路交通发达,沈阳—丹东、丹东—大连的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201国道横贯全境。
东港市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为辽宁省著名的“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主产水稻、米质优良,其次为玉米。油料作物有大豆、花生。境风山区有多种中草药材如五味子、细辛、桔梗等。特产有草莓、板栗、柞蚕和芦苇。水产资源特别丰富,海产品有鱼类。虾类和贝类。淡水鱼有鲭鱼、草鲢等。此外,造林育果、兴修水利、围海造、能涂养殖是适应本市阶梯形自然环境,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渔业生产基本状况:东港市渔业生产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落实党的渔业方针政策,使渔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2年底,全市海淡水养殖总面积达到8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1.1万吨,实现水产品总产值13.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55.7%。成为全市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林业用地面积 52989.6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1.7%,森林总面积49855.2公顷,森林总蓄积量87.1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30.1%,森林资源主要集中于北部,中南部以农田防护林网为主。森林按林种划分为:用材林面积 3909.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4%,防护林面积19444.2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7%,特种用途林面积2592公顷,占林业有地面积的5.9%,经济林面积24139.1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6%。
东港市海岸线93.3公里,有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106万亩,有滩涂36.3万亩,有虾池11.8万亩。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多种鱼虾蟹贝的繁衍、栖息、越冬、索饵的场所,也是辽宁省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著名的鸭绿江口渔场、园山渔场就分布在东港市海域。
全市矿种有金、铜、铅、锌、高岭土、大理岩、石灰岩、滑石、硅石、花岗岩、地热、矿泉水等20种。其中金矿、“丹东绿”大理石及高岭土、石灰岩储量较大,质量较好为优势矿产,锰矿为丹东地区独有。现已发放采矿许可证136个,其中丹东市发证15个,省发证14个。
地貌类型多样,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依次是:北部低山丘陵,中部低丘坡岗,南部为退海平原,沿海系潮间带滩涂。北部低山丘陵重叠,面积670平方公里,山脉呈东西走向。中部低丘坡岗起伏,面积520平方公里,低丘是南北走向,南部黄海之滨是大片的退海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渠系成套,是东港市粮食、国家优质米基地。93公里长的海岸线近岸滩涂土质深厚、底栖生物丰富,现已成为东港市港湾养殖和滩涂养殖的基地。
东港市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受黄海影响,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正常年景年平均气温8.4度,无霜期182天,结冻期147天,降雨量888毫米,日照时数2484.3小时。
东港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年平均降水900---1000毫米,鸭绿江和大洋河两大水系干流穿过市境,客水平均年约320多亿立方米,其它主要河流源出境内北部山区,为季节性直接入海河流。东港市水资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区域地表水资源即东港市版图面积产生的地表径流;二是区域地下水资源;三是过境客水资源。
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106万亩,,比去年减少3.1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6.3万亩,预计产量为29.835万吨;玉米播种面积30.5万亩,预计产量为12.81万吨;大豆播种面积4.1万亩,产量可达3460吨;薯类及杂粮播种面积5.1万亩,产量1.3万吨,预计粮食作物总产量为44.291万吨。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2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7%,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14.5万亩,年总产量60万吨,年总产值达8.64亿元。全市水果生产总面积为28.3万亩,其中:草莓面积为8.6万亩,苹果8.9万亩,梨2.05 万亩,桃4.27万亩,李子0.5万亩,山楂0.41万亩,葡萄0.49万亩,杏 0.08 万亩,西、甜瓜为3万亩,年总产值已达到6.2亿元,已成为振兴东港市农村经济和全面奔小康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