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概况
-
沈北新区的基础设施完备,水、电、气供应充足。辽河、蒲河流经境内,黄家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是沈阳五大水源地之一。东北电网最大的输变电所坐落在境内,电力设施齐全。沈北新煤气储罐储气能力达20万立方米。邮电通讯与各大城市联网,可办理国际国内邮政业务,程控电话可直接拨通国际国内各大城市。四家专业银行和三家保险公司可为国内外客商提供热情高效的金融、保险服务。
“两高一优”农业方兴未艾。形成了东部林果、中部蔬菜、西部水稻,旱田、水田、效益田各占1/3的生产格局。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优质米、苹果梨、棚菜、露地菜、肉食鸡、蛋奶、肉牛、玉米制种、淡水鱼、花卉等十大农副产品基地已初具规模。兴建了优质米加工、肉鸡屠宰等五大涉农龙头企业。全区农业产业化步入了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并正在向基地化、区域化、专业化、深加工、创汇型方向发展。
沈北新区共有国省干线公路三条总长度84公里,县级公路九条、27公里,乡级公路15条、155公里,形成了以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村级公路为补充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全区公路密度达到了46.05%/百平方公里。沈大、沈哈高速公路连结成网,国、省、市、区、乡五级公路四通八达;并在境内设有4个出口;沈阳至哈尔滨、沈阳至承德、沈阳至明水、沈阳至平岗等4条过境国、省级公路干线同区乡级公路形成了密集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长大铁路贯穿境内,南下可抵辽南沿海及关内,北上可达长春、哈尔滨及中俄边境口岸。长大铁路贯穿境内。
改革开放以来,沈北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全方位实施外向牵动、改革驱动、科教拉动和合力推动四大战略,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沈北新区内有辽河、蒲河等7条河流绵延流过。辽河主流上游老哈河汇合西拉木伦河后,称西辽河。西辽河于台河口分为南北二支,南支为主流西辽河,北支为新开河。二河于双辽汇合后南下,至福德店汇合东辽河后始称辽河。经铁岭后转向西南,至六间房再一分为二,一股南流为外辽河,在三岔河与浑河、太子河汇合,称大辽河,经营口市注入渤海;另一股西南流称双台子河,经盘山南汇绕阳河后,注入渤海。1958年后,在六间房堵截外辽河流路,使浑河、太子河成为独立水系,辽河主流改由盘山南入海。辽河上游流经黄土丘陵,会合坤都河、英金河、崩河、羊肠子河后流入海拔400米以下的平原,至昌图福德店,长882公里;西辽河接纳南岸支流教来河后地势降至300米以下,向南穿过辽北低丘,接纳招苏台河、清河、柴河、泛河等,进入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至石佛寺为辽河中游,长210公里;下游穿流冲积平原,北岸汇入秀水河、养息牧河、柳河等,至双台子河口长302公里。
沈北新区地势平坦、开阔,平均海拔为58米;全区地势自东向西倾斜,东高西低,东部属丘陵地貌,中部属黄土堆积平原,西部属辽河冲积平原。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5℃,年降水量672.9mm。
沈北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70万亩肥沃的良田,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中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优质矿泉水资源,东部山区有大量的石灰石、大理石、滑石和硅石等矿产。东部的石人山自然生态区,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是省内罕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宝库。境内东部盛产林果,中部建有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西部是优质米生产基地。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