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概况
-
灵台县工业发展较快。全县工业增加值11516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02.4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0%。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较好。原煤生产量15.1万吨,比上年增长54.1%;中成药产量13吨,比上年增长4%;化学原料药产量15.5吨,比上年增长3.3%;瓦楞纸14735吨,比上年下降10.3%;白酒产量296吨,比上年增长67%。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213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实现利税1179.1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建筑业生产和效益持续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185万元,比上年增长23.6%;竣工房屋面积1.8万平方米。
灵台县主要有五大优势:一是广阔的土地资源优势。县内土地面积大,特别是可供投资开发的土地资源丰富。加之山、川、塬兼有的地貌特点,独特的纬度、海拔和气候,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为我们大规模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自然条件。二是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县域内物种丰富,动、植物资源品种繁多,土特产尤为著名,“中华甲鱼”、“牛心杏”等地方特产和冬花、甘草等中药材远近闻名。农业生产初步形成了草畜、林果、药材三大主柱产业。三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我县历史悠久,境内文化遗址遍布,人文景观荟萃,是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四是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全县农村现有63670多名劳动力,大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较强,为今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五是丰富煤炭、油气资源。已初步探明,南部山区煤炭储量在10亿吨以上,油气资源正在勘探之中。
2007年,灵台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灵台的宏伟目标,坚持“种草养畜富民,壮大工业强县,改善环境创业”的总体思路,致力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断优化思路,细化措施,苦干实干,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2688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72万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19701万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52514万元,增长16%。
灵台县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安排科技三项费398.4万元。农业科技贡献率49.5%,农业新技术应用率62.8%,农业科技进步速度4.35%,农业新技术成果普及率53.6%。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本年度全县参加高考考生2189人,高职以上1591人,本科以上363人,重点以上94人,其中本科以上比上年增加35人,增长 10.7%。积极调整学校布局,优化结构。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39所,其中小学188所,中学19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3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达到4.5万人,其中:小学2.4万人,初中1.2万人,普通高中0.5万人,职业中学0.05万人,在园(班)幼儿0.35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85.4%,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7.8%,学龄儿童入学率99.8%。
灵台县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较快发展。全县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网络总长254公里,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收转台8座,电视发射台1座,发射机11部,发射机总功率0.51千瓦。广播综合覆盖率99.3%,电视综合覆盖率96.5%,有线电视入户率 8.6%。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有卫生机构1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实有病床位44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30张;卫生技术人员370人,其中医院和卫生院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5人。全县有妇幼保健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全年诊疗人数22.3万人(次),县乡卫生院总收入2855.55万元。全县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78193人,参保率86.08%,全年共报销医疗费641.23万元,报销人数6864人(次),人均报销金额 934.19元。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县乡举办运动会17次,参赛人数10587人(次),取得省市级金牌12枚,银牌3枚,铜牌10枚。
灵台县年平均气温8.6℃,最高气温35.8℃,最低气温-23.2℃。年平均降水量654.4mm,降雨分布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5%。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453小时,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2804℃,全年无霜期159天。境内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黑河川区),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东南与陕西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本省崇信、泾川县毗邻。
灵台县历史悠久,远在商周时期就先后建有密须国、密国。秦代置鹑觚、阴密二县。东汉后期设三水县。东晋南北朝,曾先后设立过鹑阴、朝那、安武等县。隋大业元年(公元六○五年),分鹑觚置灵台县,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之意,灵台县名始见于史册,距今一千三百七十多年。同年西部始置良原县,鹑觚、良原、朝那三县均属安定郡。隋大业二年废灵台、阴密入鹑觚,唐武德元年复置灵台县,属麟州,贞观元年废麟州,省灵台入麟游,天宝元年改鹑觚及析麟游为灵台县。元至七年,省灵台入泾川,十一年复置,以良原县省入。清康熙六年分陕西置甘肃省,灵台县遂入甘肃。民国元年灵台属泾原道,民国十六年废道,灵台县直隶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原泾原道划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灵台县属之。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四日,灵台县全境解放,成立灵台县人民政府。一九五八年十月撤销灵台县并入泾川县。一九六一年十二月恢复灵台县至今。
灵台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036万元,比上年增长34.21%。其中:城镇建设完成投资44557万元,增长46.1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5万元,增长80.73%;其它投资完成2044万元,增长54.65%。县城以改扩建和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完善基础配套,增强城镇功能,凸显集聚效应,带动辐射了朝那、邵寨、独店、什字等乡镇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优化了投资创业环境。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亿元,比上年增长 15.38%。分城乡看,县级零售额14096万元,增长15.73%;县以下零售额21671万元,增长15.1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31492万元,增长14.8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603万元,增长12.59%;其它行业零售额1672万元,增长32.7%。
灵台县地处泾河渭河之间,达溪河横贯全境,良田沃土遍及山川。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的支道之一。境内富有大量古遗址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旧石器晚期,早到仰韶、齐家文化,历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下迄民国,各时代精品文物荟萃,尤其商周青铜器载誉陇上。已发现古遗址240多处,古墓葬30多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已发掘出土各种文物近万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经推荐报批,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3处,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7处。近年来,配合国家、省、市发掘调展文物近3000余件。
灵台县交通运输业保持稳步增长。年末营运汽车拥有量343辆,其中出租车63辆,完成客运周转量841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66%;货物周转量224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34%。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784.55万元,比上年增长24.99%。年末固定电话总容量达到18760门,移动电话36000部,电话普及率达到24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278户。旅游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旅游业总收入1508万元,比上年增长82.6%。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20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