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县概况
-
2008年,沙湾县文化艺术、广播影视事业健康发展。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基本建立健全。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电影公司、文工团各1 个。全县15个乡镇场全部建立健全了文化站、图书室、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15个乡镇场建立了文化广场。县直机关单位有文化活动场所32个。全年各乡镇场举办文化活动260次。2008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县共有幼儿园25所,在园幼儿3742人,比上年减少247人。共有小学25所,在校学生16592人,比上年减少664人。共有中学12所,在校学生16512人,比上年增加974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3个,拥有床位765张。卫生技术人员752 人,其中医生351 人,护士 282人。2008年末,全县有29767户农牧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96492人,参合率达97.08%。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举办各类运动会48次。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发展,全县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62170人次,其中学生48230人次,干部职工7200人次,农牧民93500人次,城镇居民13240人次。
2008年,沙湾县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营运货车1455 辆,营运客车1026辆。全年完成货运量650万吨,比上年增长12.1%,货运周转量55000万吨公里,增长11.6%;客运量850万人,增长6.3%,客运周转量30000万人公里,增长9.1%。邮电业务总量完成4556.4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完成884.2万元,增长6.8%;电信、铁通业务总量完成3672.2万元,增长2.0%。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6000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9174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7678户(小灵通用户12755户),乡村电话用户21496 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28.3部/百人。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旅游收入10200万元,比上年增长55.7%。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51万人次,增长32.5%。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5105万元,比上年增长2.0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949万元,增长26.1%,全县地方财政支出65051万元,比上年增长33.5%。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098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0196万元,增长20.6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1559 万元,下降13.0%,其中农业贷款20678万元,增长27.7%。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131.5万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576.5万元,增长32.3%,寿险保费收入7555万元,增长37.1%。
沙湾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大县,境内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丰富,是塔城地区乃至北疆片区棉花、粮油、蔬菜、林果等生产供应基地。全县耕地面积120万亩,农业人口142766人,占总人口的70.75%;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39520千瓦,机耕作业面达到98%,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53元。“十五”期间,沙湾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高产棉花、畜牧养殖、加工番茄、蔬菜林果、优质粮油五大特色产业。积极采用洁白早熟高产优质棉种,普及高密度栽培种植技术和膜下滴灌高新技术应用,每年棉花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其中高密度棉占到棉花总播面积的95%以上,单产达到110公斤,总产突破120万担;推广育苗移栽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种植技术,提高番茄产量和效益,每年种植加工番茄1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50万吨左右;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春提早、秋延晚、高品质”蔬菜,加快蔬菜林果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每年种植蔬菜10万亩以上,其中种植辣椒3.5万亩左右,种植具有县域特色的葡萄、蟠桃、枸杞等经济林果6000亩左右,已争创了安集海辣椒、大葱,乌兰乌苏韭菜、红薯,博尔通古土豆,大泉花生,金沟河啤酒花、枸杞等8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加快粮食生产,建立了南部山区优质粮油基地,全县每年种植粮食作物25万亩左右,其中小麦15万亩,平均单产达到420公斤。
2008年,沙湾县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227027万元,比上年增长37.9 %。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36216万元,比上年增长48.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90811万元,增长24.3%。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1000 万元,比上年增长2.7 %。全县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 364万元,税金总额507万元。房屋施工面积237522平方米,竣工面积121179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715 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城镇完成投资105642万元,农村完成投资36167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2685万元,农村集体完成投资2685万元,农村私人完成投资25536万元。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投资继续得到加强。
2008年,沙湾县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5456万元,比上年增长6.3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化运行机制日益完善,“支部+协会”工作取得进展,全县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协会)132个,培育农民经纪人2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全县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17715人次,人均实现劳务创收559元。全年全县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422131亩,比上年增加208685亩:棉花面积722332亩,增加81801亩;粮食作物完成302669亩,增加73384亩,其中小麦面积169726亩,增加56781亩,玉米面积114988亩,增加10463亩,黄豆面积13535亩,增加6755亩;蔬菜面积181509亩,增加2283亩,其中番茄面积66158亩,增加768亩;油料作物面积104354亩,增加62349亩。年末牲畜存栏头数518920头(只),比上年下降19.7%。肉类总产量42302吨,比上年增长8.8%,畜产品商品率70%,绵羊毛产量1994吨,下降14.8%,禽蛋产量8169吨,下降3.3%,牛奶产量62341吨,增长12.5%。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大中型拖拉机9137台,增长8.3%;小型拖拉机11401台,下降2.3%。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修防渗渠90公里,新打机井37眼。全县高新节水灌溉面积全年完成19.09万亩,比上年增加24887亩,增长15.0%。
近年来,沙湾县县委、政府强力推行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生产,按“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要求来种植农作物,使全县的种植水平在“结构合理、品种优良”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升,作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品种选育优质化、田间管理标准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已初步形成,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培育了屯河番茄、天海粮油、天宝食品、瑞隆油脂、盘龙油脂、盖瑞乳业、沙湾棉业、秦岭纺织、沙龙纺织、银鹰工贸、华丰纺织、天汇棉制品等2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形成了“屯河”番茄酱、“盖瑞”乳制品、“金灯”棉纱、“西域白浪”棉花、“泰山”棉浆粕、“沁康”面粉、“老岳母”辣椒酱、“福临门”调和油等多种农产品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通过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008年,沙湾县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克服自然灾害频发、宏观政策趋紧、国际金融危机等困难,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2008年沙湾县生产总值完成624974万元,比上年增长16.1%(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456万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27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181518万元,比上年增长9.2%。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为26.5:44.5:29。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2%,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拉动经济增长11.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4%,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8%,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沙湾县抓住国家、自治区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结合塔城地区开展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坚持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资金并重,财政投入和吸纳社会投资并举,着力改善畜牧业基础条件。重点做好牧民定居、草原生态、牲畜防疫体系、牧道、基层兽医站等建设,每年建设投资都在3000万元以上。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基层兽医站13个,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建立养殖专业乡镇6个、村队40多个、养殖专业户1500户;新建养殖小区80个、牲畜暖圈11400座、三贮窑3560座,“长草短喂,短草槽喂”和“三贮一化”技术普及率分别达80%、65%;实现牧民定居累计1588户。按照动物疫病防治的要求,全县已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重点加强禽流感、“O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每年动物疫病免疫率均达到200%。围绕优质牛羊肉、优质牛奶、优质细羊毛三大畜产品,突出抓好牲畜品种改良工作,优化畜种畜群结构,全县牛、羊良种率均达到85%以上,猪、禽良种率保持100%。
沙湾县有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丰富资源,天然草场面积88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758万亩,每年种植各类饲草料均在100万亩以上,资源综合载畜能力可达183万头(只)标准畜。近年来,沙湾县委、政府坚持因地制宜,牛、羊、猪、禽、水产并举的方针,按照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防疫体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现。2005年全县牲畜累积饲养量达158万头(只),最高饲养量达140.1万头(只),奶、肉、禽蛋 、羊毛产量位居塔城地区前列,畜牧业产值达4.2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收入份额达892元,占农牧民收入的15.5%。
沙湾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天山支脉依连哈比尔尕山,中部为山前洪积—冲积绿洲平原,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水资源有玛纳斯河、宁家河、金沟河、大南沟河和安集海水库等。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6.9℃,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一39.2℃。年均降水185毫米。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20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