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县概况
-
子长县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开辟了农民街、西门坪小区、兰水沟小区、刘家沟小区,迎宾路商贸一条街和环城南路,安定路,街道两旁高楼耸立,楼面瓷砖装潢一新,街道硬化,道旁树木成荫。正在建设的冯家屯居民小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城区面积由155公顷扩大到326公顷。集中供热工程正在加紧施工。神延铁路、205省道横穿县境,建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子南路、子安路、子靖路、杨永路、子横路为骨干的放射状公路网,同时将与安塞高速公路相接,县乡骨干道路全部建成,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97.4%。县城供水设备完备,日供水能力2000吨。全县拥有4台汽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000KW,年发电1亿KWH,有35KV变电站3座,35KV升压站一座,99年经农网改造后,就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讯设施日新月异,县城开通了程控、移动电话,全县15乡镇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达5部/百人,有线电视实现了光缆联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4%。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学设施和医疗设备大有改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种类繁多。成立了政务大厅,实行联合审批、统一收费,推行了“一厅式”办公,开展一条龙服务,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
子长县属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钟山石窟、瓦窑堡革命旧址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烈士纪念馆系全国烈士重点建筑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公元366-370)年间,历经唐、宋、金、明、清至今。据史载,共18窟,现仅发掘5窟,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以佛祖释加牟尼的“横三世”为主体,形成三组大型立体石刻,是古代石刻艺术和彩绘艺术的一大珍宝,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史学家称为“陕北第一石窟”。子长烈士纪念馆是194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所建,有烈士塔、雕像、墓、陈列室和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毛泽东旧居,一处系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瓦窑堡所住,一处系毛泽东1936年率领红军东征回师后所住。瓦窑堡会议旧址,系党中央于1935年12月23日至2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会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龙虎山风景区占地约168公顷,共有15处景点,是集休闲、娱乐、观光等为一体,富有传奇色彩的风景区。
近年来,子长县立足县情,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在工业方面,现有煤炭、石油钻采、电力、建材、化工、农机、印刷、酿酒、食品加工、饮料加工等生产门类,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开发为主导,煤、油、电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市政电信等事业也蓬勃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新跨越。子长,是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土地、劳动力资源充裕,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热情好客的子长人民正在满怀信心地建设自己可爱的家园。
子长县境内地下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等埋藏浅,储量大,极具开发价值。据地质勘探资料,本县煤炭储量28.9亿吨,居延安地区之首,其易燃烧,发热量高,为优质烟煤。储油量2864万吨,限于技术力量,天然气钻探工作尚未展开;石灰石在全县均有分布,地质储量200万吨,迤今只用作烧制石灰和工业配料,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子长县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经济社会和谐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部实现了“两免一补”,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工作全面加强,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荣获新一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并居全省首位;组建了瓦窑堡艺术团,“子长唢呐”荣获“山花奖”,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公共卫生进一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电话实现“村村通”。计划生育秩序综合治理活动成效明显,各项计生指标基本达标。民主法制得到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社会管理和依法行政取得新成效。加强廉政建设,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和纠风工作,反腐倡廉推向纵深。认真开展“三排查、三落实”和“平安子长”创建活动,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大幅下降,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实现了信访“一控双降”目标,群众来信来访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9%,信访形势进一步好转。加大乱修乱建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积极开展严打整治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了较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子长县地形峁梁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低,温差大,境内年平均气温9.1℃,年平均降水量514.7毫米,无霜期175天,有清涧河、无定河、延河三大水系。
子长县农业用地158.6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7万亩,百万方以上水库3座、淤地坝932座。粮食生产以谷子、玉米、小麦、豆类为主,粮食总产8.55万吨。以养殖为主的草畜业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产值达1.8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薯业、梨果、棚栽和蚕桑等补充产业迅速壮大。建成优质牧草基地40万亩、畜牧大乡5个、养殖大户659户,舍饲羊子存栏8.1万只,生猪存栏9.46万头,大家畜存栏1.5万头,形成了较完善的畜种改良、饲草饲料加工和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薯类良繁基地,薯产品打入东南亚市场,1995年被命名为全国首家“中国洋芋之乡”;全县梨果面积13.5万亩,梨果总产达1.53万吨,其中水晶梨3万亩,建成陕北地区最大的水晶梨生产基地;实现了“万棚县”目标,蔬菜种植品种达22类69种,蔬菜总产7.8万吨;优质桑园发展到5万亩,年养蚕能力达9500张。生态环境建设进展顺利,1998年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2000年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县、全省苗木基地县。1999年以来,全县累计退耕还林(草)93万亩,与1998年相比,治理程度由10.05%增加到34.2%,林草覆盖率由6.16%增加到29.95%,生态环境总体上有了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新貌开始显现,以205省道沿线为主的4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成为全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子长县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新貌开始显现。制定出台关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和产业发展的三个决定,完成40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新修基本农田 4684亩,建成“三位一体”新型高标准沼气池572口;实施了林业“六大工程”,加快了绿色家园建设进程,绿化造林1.88万亩。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赢得全省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和全市北八县“一村一品”等三个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组建了专门的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输出劳务2.32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61.2%。十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工5个,完成投资9.7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城乡惠民实事基本完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观。新建、改造各类公路277.6公里,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明显提高,道路设施进一步完善。石窑坪小区两所学校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天然气输配工程正在扫尾,龙虎山建设二期工程基本完工,成为市政建设的靓点。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子长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油煤强县、草畜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推动”战略,围绕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10大重点项目和城乡20件惠民实事,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开始步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生产总值33.88亿元,同比增长12.6 % 。财政总收入5.3亿元,增长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亿元,增长27.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亿元,增长17.3%,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初步实现了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结构调整到10:70:20。以草畜业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继续推进,以油煤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经济质效提高;积极支持3个采油厂加大原油产能建设和勘探开发力度,生产原油106万吨,其中瓦窑堡采油厂生产40万吨,增长16%;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展开,资源勘探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近10亿元,占经济总量的29.5%,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又一支重要力量。
子长县现有煤炭、石油、电力、建材、农机等生产门类,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开发为主导的工业体系。2003年列为全省煤炭化工基地县,煤炭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羊马河、中庄、秀延、张家坪等煤区已具备规模开采条件。坚持新区开发和挖潜改造并举,全县原油年产量达到106万吨,石油工业成为财政的重要支柱。非公有制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亿元,增长17.3%,注册登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累计达到3133户,其中私营企业186户。市政建设:自1990年对旧县城进行大规模改造以来,进一步完善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相继开辟了农民街、安定路、迎宾路商贸一条街、环城南路和西门坪、兰水沟、刘家沟、冯家屯、石窑坪、龙虎山、二道街等小区,城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常住人突破10万人。城市道路、桥梁、照明、供水、供热、供气、防洪和通讯及背街小巷硬化等市政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城市承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20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